前言:

  重大民生法案,必須全民公投,是民主國家常態,對於自詡民主國家的台灣,必須重視民意,這與所謂民意調查全然不同,全民參與的投票,有其解決未來紛擾的實質意義,在台海未靖之時,台灣核電廠只會增加飛彈打來的厄夢,試問,誰能 保證中共的飛彈不會誤射到核電廠?

  這是馬非白早期的作品,本文發表於1985.04.03《民眾日報》二版「大家一齊來 關心核電問題」系列專題之一。

  這是林俊義博士說過的一句話,他說:「核能電廠的建造有它社會道德的層面,有它政治的含義,安全的問題、經濟性及自主等問題,必須由全民來共同負責, 而不能讓一小部分的『專家』決定。」

  很遺憾地,從最近有關核三廠預算、核四廠興建計劃所掀起的議論風波,可以看出政府當局顯然未將核電當作是「必須由全民來共同負責」的問題。

  核三廠預算的編列確實很浮濫,核四廠也是問題重重,由美國專家以一個月時 間所完成的評估報告,引起社會各界的質疑並非毫無理由。

  五十六位立法委員聯名質詢,將長久以來,立委在立法院不斷提出的的核電質詢帶入高潮,在此之前,也就是經濟部決定聘請美國專家對核四廠計劃進行評估工作時,以張俊雄為首的無黨籍立委便已表示大不以為然了。

  稍早,經濟部能源委員會所完成的一項「世界能源情勢分析與展望」研究報告指出,核能電廠建造成本節節上升,未來拆廠的除役成本尚不確定,加以安全與廢料處理等問題也尚未完全解決,將削弱核能發電未來的競爭力。

  該項報告並明確建議,在電廠及電力設備投資金額日愈龐大的情況下,應積極考慮以減緩電力需求來代替電源開發的可能性,將有限資金轉向於投資少、報酬率高的節約能源效率,而不宜過度熱衷於新核電廠的增建。

  這項研究報告可謂很中肯正確,且具前瞻性,可是,卻立刻遭到當時的經濟部長徐立德的否定。無黨籍立委認為,在這種情況與經濟部堅決表示支持核四廠計畫的前提下,令人對美國專家評估小組是否能做出客觀的評估與建議,不得不深表不 樂觀。

  因此,他們在質詢中要求:在社會大眾的疑慮獲得滿意的解答之前,在核電安全問題能完全由國內自行技術解決之前,核電廠的發展計畫應暫緩執行。

  王清連等五十六位立委則要求,行政院應該等候美日先進國家對於核能發電及廢料處理有安全把握,同時對自然生態及經濟效益有正確評估後,再予興建。

  兩者的要求真是不謀而合,不過,張俊雄等進一步表示,行政院必須遵循博採眾議的原則來制訂重大的公共政策,而不能讓一小部分只能符合執政者意思的「專 家」決定。

  雖然經建會主任委員趙耀東日前曾經表示,現在已是「專家政治」時代,在專技問題上必須尊重專家意見,不過,這種專家意見仍需求其客觀可信,否則就非常 值得存疑。

  核能發電誠然是屬於高度科技,絕非一般人士所可輕以論評,如果據有可信的資料,則也並非不可提出「非專家」的意見,在民主國家中,人民尤其有權決定他們是否需要核能電廠。

  歐美國家裡有很多因人民反對而停止核電計畫或關閉核電廠的例子,他們的政府在澎湃的反對聲浪下,以投票方式決定核電計畫的存廢,不少已投下鉅資及工程進度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核電廠,常因此而夭折。

  日本雖不實施公民投票的方式,但其政府即使很堅持「專家意見」與核電政策,仍能非常重視「非專家意見」,共和市的一項核電廠興建計劃,更因市民發起罷免市長運動而告中止。

  反觀我國的情形,近年來,反對興建核電廠計劃之聲一直不絕如縷,從傳播界 、學者專家,到立法院、監察院,聲勢及壓力不可謂不大,可是,台電公司卻一味地辯說非建不可的理由,經濟部也一方面壓制能源委員會的中肯之言,一方面對台電的計劃表示堅決支持,行政院經建會則既不滿核三廠的不合理預算,又肯定興建核四廠的迫切性,而不理會核四經費預估是否合理。

  所有相關部門都在設法避開問題的癥結,更自始就未注意核電問題的政治面和社會面,以及完全忽視人民知的和參與的權利,一副為核四而核四的模樣,因此,很多真實情況被蒙蔽和扭曲了,而整個決策過程更成為獨斷獨行的典型惡霸模式。

  每一位民眾都是電力的消費者,當台電開始使用核能發電時,除了業務宣傳之外,台電實在有義務和責任以誠實的方式告訴民眾:核能電廠會有什麼萬一的情況,民眾應該如何因應。結果,台電卻非常令人失望。

  因此,當台灣的核能發電量佔總發電量超過百分之四十時,所有民眾必須打破過去的緘默,開始積極關心核電問題;當學者專家、民意代表已經聲嘶力竭而仍未見效果之際,所有民眾更必須以熱切的關心作為他們的後盾。

 

 

是否興建核四應取決於全民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