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6
美軍方報告 中國若奇襲台灣 美須立即反應

 

2002.04.28 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廿六日報導〕隨著中國軍力不斷增強,以及兩岸統一的目標愈來愈艱難,美國軍方相信,中國發動大規模兩棲登陸戰攻佔台灣的可能性愈來愈小,代之而起的是以資訊戰、奇襲和空優進行脅迫性攻擊(coercion),迫使台灣領導人屈服。

 這樣的觀點充分反映在美國空軍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以及即將公佈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中。

 美國空軍委託研究人員以「中國整體空域作戰:戰略、教戰守則和部隊現代化」為題,最近完成了一份近一百三十頁的報告,主要目的在探討中國如何利用空中武力在整體空域作戰中,對台灣和美軍發動攻擊。

 報告引述的資料多為中港台媒體報導和中國的內參消息。而美國國防部應國會要求所進行的中國軍力報告也將在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訪美後對外公佈。

 這份四十五頁的報告除了指出中國軍力明顯提升外,最重要的觀念也是中國將以脅迫性攻擊替代武力佔領台灣,同時中國奇襲台灣和作戰時欺敵的能力有明顯改進,使台灣能夠反應和防禦的時間減少,對台灣和美國而言,都形成嚴峻的挑戰。

 了解這些報告內容的美方人士指出,這兩份報告的焦點一致並不是巧合,代表的是一個新的概念,未來可能影響美國對台軍事合作的走向,以及兩岸戰略的發展,美國對台海軍力的評估早已從傳統武力走向不對稱戰爭,現在中國出奇致勝的能力又具體強化,台灣本身的建軍計畫應該要隨之調整。

 美國空軍這份尚未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政治分析家相信,透過脅迫性攻擊可以減少武力犯台所引起的國際負面反應,而武力攻台能達成的政治目標其實有限。

 在台灣兩千年總統大選後,中共中央軍委會擬訂了一系列的軍事選項,雖然有人主張不能排除武力攻佔台灣的可能性,但中國領導人更傾向利用空中武力進行脅迫性攻擊。

 長久以來,軍事專家分析台海軍事平衡通常都從打殲滅戰或消耗戰的觀點出發,沒有溝通、談判的空間,只有對領土的完全佔領。

 但從波灣戰爭中,中共解放軍已經開始調整其軍事行動理論,從殲滅戰走向脅迫性攻擊。一是可以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政治目的,對政治領導人有說服力。二是中國在科技和技術方面的進展使得北京有機會對台灣採用脅迫性攻擊,尤其是未來五年內,中國的彈道飛彈和陸基巡弋飛彈的準確度愈來愈高。

 報告指出,解放軍現代化最大的成就在於轉變為可以對鄰近敵人發動精準攻擊任務的多重角色部隊,第三代戰機的取得對中國至為重要,預料多數中國新戰機會部署在南京、廣州和濟南軍區。

 報告表示,台灣明白中國正以脅迫性攻擊取代攻佔台灣的趨勢,台灣最重要的是有承受第一擊的能力,然後有能力重整行動,抵銷或降低中共攻擊行動的能力,以及增加中國進行有利於台北談判的意願。

 台灣具體作法包括:透過消極防禦降低中國投射武力的能力;直接攻擊中國投射武力的來源,或以消耗戰增加中國的行動成本。

 對台灣進行脅迫性攻擊,對於美國如何在台灣關係法下完成其合法義務,是一項挑戰。美國支持台灣的性質和程度,是台灣對抗脅迫性攻擊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必須要立即反應,速度需以小時來計算,以支撐台灣領導人的反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