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51
鄉鎮市級地方選舉不能再辦下去了!

 

 2002.06.07自由時報

 台澎及高雄市地區下屆村里長及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將在本週六舉行投開票,此次選舉有兩萬零四百七十六位村里長候選人角逐七千三百六十席,當選率約為三成六,七千二百九十七位鄉鎮市民代表候選人,競逐三千七百一十七席,當選率五成一,競爭非常激烈。此次基層選舉的過程,黑金背景的候選人充斥、賄選暴力時有所聞,動員文宣白熱化,完全呈現台灣特有的選舉文化,選風的惡劣與選情對峙的緊繃,令人憂心。

 基層選舉選況熱烈,凸顯台灣民眾參與地方事務的高度熱忱,原是民主政治生根發展的有利基礎。然而,了解台灣基層政治弊端者,卻絕不會以樂觀的心態來看待此種基層選舉熱。事實上,早在民國八十五年舉行的國發會中,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俊彥已達成「取消鄉鎮(市)級之自治選舉,鄉鎮(市)長改為依法派任」的共識,顯見解決基層選舉過度動員所激發的後遺症,是全民一致、刻不容緩的政治改革議題。遺憾的是,國發會之後,台灣政治生態丕變,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遭到嚴重挫敗,縣市長席次大減,而鄉鎮市長一旦官派,其人事權依規劃乃屬縣市長所有,則地方政權勢必落入民進黨手中,因此現仍掌控鄉鎮市長及代表會約七、八成席次的國民黨,對於廢除鄉鎮市級選舉、鄉鎮市長改為官派的改革,便顯得意興闌珊,既無心推動,更不願配合。

 鄉鎮市級選舉是非廢除不可。從行政效率來看,台灣幅員小,人口二千多萬,但政府體制卻設有中央、省、縣市、鄉鎮四級,疊床架屋、組織臃腫,自然不可能產生效能政府,以因應現代化的社會發展所需。而且,四級政府架構本為中國的龐大領土所設,如今海峽兩岸分治,中華民國實際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卻披上大中國式的政府組織架構外衣,其之不合身,也不合時宜,不言可喻。因此,凍省與廢除鄉鎮市級選舉,便成了政府改造的重要任務。而政府組織的精簡,在阻力重重之下,猶完成凍省的改造工作,鄉鎮市級選舉的廢除,當然應該再接再厲,戮力完成,不能徒託空言,流於紙上作業。

 廢除鄉鎮市級選舉,除了可以提升行政效率,更可以斬斷基層黑金氾濫與派系分贓的毒瘤,讓地方自治事務的經營邁向專業化,改善地方財政的體質。台灣的地方選舉早已淪為黑道漂白、派系分贓的管道,地方議會中不少議員涉有前科,而被移送治平專案以流氓感訓者更不乏其人,甚至發生地方議會議長因殺人而被判死刑情事。黑道藉由地方選舉漂白,以合法身分掩飾非法行徑的企圖昭然若揭,已讓台灣地方自治蒙羞。而在派系操控下,鄉鎮市預算與工程承包,已成為大肥肉,派系以金錢介入政治,再以政治牟取私利,以錢弄權,再以權掌控錢,惡性循環之下,形成地方政治腐化的淵藪。

 台灣地方選舉充滿黑金色彩,已使賢能之士望而卻步,地方自治的體質無法提升。黑道、派系介入地方選舉,使地方選舉的動員異於常態,區區鄉鎮市長、代表與村里長的選舉,竟然文宣品充斥,還設有競選總部,大請流水席、送禮買票,不但花費與未來所得不成比例,浪費社會資源,更阻絕了缺乏財力的社會精英參與選舉的機會。而在派系把持下,地方財政雖然拮据,但是浪費公帑之事卻屢見不鮮,形成有些地方政府一方面發不出薪水,但議會、政府機關的辦公大樓卻設備豪華,議長的座車更是價值數百萬元的名貴轎車,有些議員夜夜笙歌,流連於聲色場所,卻以公費報帳;一方面哭窮,一方面卻亂花錢,形成一種荒謬的景象。

 台灣這種西西里島式的地方黑金政治,已經使台灣民主充滿向下沈淪的危機,絕不能因循蹉跎,坐視不管。誠然,反對者認為台灣實行地方自治約半世紀,逐漸養成民眾的民主意識,台灣民主改革的順利完成,基層選舉功不可沒,廢除鄉鎮市級選舉等於剝奪人民的參政權;然而我國憲法規定的最小自治單位是縣市,鄉鎮市政府是否實行自治,確有商榷的必要。事實上,台北市的各行政區,無論人口或面積都超過鄉鎮市,但區長官派運作順利,並沒有引發異議,可見鄉鎮市級選舉之舉行,只是歷史因素所形成,並不是實施民主政治的必然步驟。而鄉鎮市級選舉消取,一次約可省下二百億元經費,對於解決政府的財政困窘,亦不無小補。

 鄉鎮市級選舉廢除,鄉鎮市長改為官派,朝野在五年前已有共識,如今縱然政治生態大變,政黨亦不應以自身的利益,阻礙國家的改革大業,因此,各黨派應就此議題坐下來協議出一個有利於全民利益的方案,不能再相互推諉,浪費納稅人的金錢。誠然,鄉鎮市長改為官派,必須有相關配套法案的修訂,如行政區劃分法、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以重新規劃行政區域劃分,健全地方財政收支,並使鄉鎮市長的任命合乎文官的專業資格,不致淪為政黨酬庸的籌碼。但無論旁枝的爭議如何定奪,改革的方向卻是一致的,朝野實在應該放下爭議,努力促使廢除鄉鎮市級選舉的實現,不應以各種配套法案未通過為由,延宕地方政治的改革,而使鄉鎮市級一屆又一屆選下去,讓地方政治繼續沈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