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02自由時報
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於上週三赴北京訪問,行程三天,據傳在訪問期間曾會見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以及副總參謀長熊光楷等人,並就恢復美中兩國軍事交往進行深入對話。
美國在柯林頓執政時代,很熱中推動美中軍事交流,項目包括學術會議、互換學生及參訪軍事設施等。但自去年四月中國戰機在南海上空與美偵察機擦撞後,雙方軍事交流就隨之停頓。直到九一一恐怖事件發生後,美國為了反恐戰爭而拉攏中國,雙方軍事交流的議題又重被提及,羅德曼的訪中之行,可算是布希政權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新布局。
美國之所以要與中國進行軍事交流,其目的有二:一是希望中國能深入了解美國軍事力量的可怕程度,不要因誤判美國的實力而輕啟戰端;其次是美國也希望深入了解解放軍的戰力、戰術及裝備,如果一旦不幸開戰,也要有知己知彼的先驅作業。中共當然也了解美國的用意,所以把「軍事交流」作為政治口號或政治目的,實際上並不樂見將解放軍的弱點暴露在美國專家的面前。這次羅德曼在與遲浩田會談時,遲氏又提出了中共對台灣的立場,重申台灣問題事涉主權與領土完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部分。遲氏的老調重彈顯然已逸出了軍事交流的範圍,又跑到政治議題上去打轉了。
美國當然也有它自身的考量。中國不斷擴展軍事實力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最近向俄羅斯購買八艘基洛級潛艇,顯然有意在西太平洋加強其海上機動作戰能力。中共放棄發展航母計畫而改以潛艇取代,其目的已昭然若揭。加之中國已連續兩年名列世界武器輸入國的第一位,國際矚目,美國不能不有所行動。我國總統府國安會諮詢委員林中斌對中國擴武的解讀,甚為鞭辟入裡。他說,解放軍的國防政策雖說是守勢戰略,但實際軍事作為卻是攻勢戰略。他同時認為,解放軍過去以歷史使命感看統一,目前已轉為以冷血看統一。林中斌的言下之意,就是解放軍已轉變戰略思考,要以冷靜的頭腦,對付以美國為首的圍堵戰略。事實上,美國自九一一後,一面派兵進駐阿富汗,將勢力伸進了中亞;另一面與菲律賓、南韓、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國展開反恐演習,派駐亞太軍事基地的人員與武器均大幅增加,顯然是在反恐之外還要防範中國海軍現代化對台灣及南海所產生的威脅壓力。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戴維斯上週三就曾對中國購買潛艇一事發表談話說,雖然中國推動軍事現代化是正常的事,但美國也密切注意中國在台灣對岸部署飛彈及海軍現代化對台灣海運線與港口進出可能造成的影響。
因此,美國一方面進行與中國的軍事交流,以減緩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另一方面也一再重申重視台灣的安全。幾乎就在羅德曼結束北京訪問的同時,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在上週五的記者會中就強調說,中國不斷在東南沿海擴充軍力,將對美國與台灣形成挑戰,因而美台之間應保持溝通管道的暢通,以確保彼此不會做出使對方意外的事。卜氏的話當然有意在言外之處,正確的解讀應該是,兩岸關係表面上看似乎還算緩和,但卻呈現出外弛內張的狀態,美國不希望台灣因為內部的政治問題而引發出擦槍走火的「意外」。尤其要求台灣多多與美方保持聯繫,所以他說:「確保彼此不會做出令對方意想不到的事,雙方關係就會建立在健全的基礎之上。」談話之間語重心長,頗有值得我們會意之處。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卜睿哲談話的前一天,曾會晤中國主管亞洲事務的副外長王毅。根據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向記者發布的消息,鮑威爾與王毅的會談亦有值得注意之處。鮑威爾向王毅重申美國信守對「一中、三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承諾。這是鮑威爾在兩週內兩度表明對台灣關係法的重視,尤其上月十日在亞洲協會年會中向聽眾說:「美國對台灣關係法非常、非常重視。」以鮑威爾溫和派的形象,特別為「台灣關係法」加強語氣,再三重申其重要性,當然是說給中國當局聽的,希望中共切勿誤判形勢,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從鮑威爾與卜睿哲的不同談話中,可以嗅出美國極不願在亞太地區發生任何軍事「意外」,並希望中國與台灣都有所收歛。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預定於本月稍晚發表的一份報告,頗能道出美國對台現行政策的走向。該報告說,由於中國與台灣的歧異太大,兩岸目前不存在有終極解決問題的方案,因而與其要解決問題而造成僵局,不如尋求對話方式,避免早日面對攤牌。該智庫也向美政府提出三點具體建議:(一)向中國表明,對台武力恫嚇將迫使美國做出反應;(二)敦促北京與陳水扁總統對話;(三)向台灣表明美國堅定支持台灣,但前提是台北應避免無謂挑起兩岸的緊張。易言之,美國的政策就是「不獨、不武」,維持現狀,在現狀中求發展。
該報告頗擔心由於中國的經濟力量逐漸增強,加之以武力作後盾,將促使台灣在國際上更為孤立,在經濟上更依賴中國,最後可能造成台灣地位的不利。事實上,我們所擔心的亦在於此。政府不斷的開放政策,台商一窩蜂的追求刀口上的利潤,在在都為台灣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前天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在「台日論壇」中致詞時,特別提出台、日兩國都面臨中國的磁吸效應,必須共同攜手合作,進入東南亞地區,以雙方在產業結構與技術能力的互補性,結成策略夥伴,俾在南向的政策上發展成一種新的經貿目標。
邱秘書長的洞見,我們十分贊成,但如何落實為具體的行動,以邱氏在政府中的地位應有責任促成有關部會擬具計畫立即產生起而行的效果,而不是停滯在坐而言的階段。時間是無情的,不斷的坐而言,台灣怎能避免沉淪在經濟的厄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