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19
香江每況愈下 回歸慶熱不起來
榮景一日不如一日 不滿一天勝過一天 連江澤民都無心逗留

 

2002.07.02自由時報
記者黃忠榮/特稿

 昨天是香港回歸五週年,同時是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董建華第二任的就職典禮,這種「喜上加喜」的日子,依照中國人的傳統,理應是歡欣鼓舞、普天同慶,但對許多香港人或許只覺辛酸苦澀,對過去的榮光美景只能撫今追昔。

 對中國國家領導人來說,香港從英國治下的殖民地,搖身變成為中國的領土,它標示的是國家主權的彰顯,國家領土的收復,隱含中國的逐漸強大,成為睥睨亞洲的強權之一,香港的民主真的維持過去的水準嗎?東方之珠的經濟光芒是否依然閃耀?北京真的關心嗎?

 一九九七年香港在舉世的注目下,主權移交中國,當時怒放的煙火幾乎照亮了整個香江的夜空,江澤民主持慶祝大典的志得意滿,彷彿在向世人宣告:香港終於要告別「失根的浮萍」年代,投向祖國懷抱而重新出發!

 五年後對照香江的困頓與衰疲,北京其實很難自圓其說的向世人訴說「一國兩制」的成功,從香港回歸以來的歷次「七.一」慶祝大典也不難發現若干蛛絲馬跡。

 回歸一週年,江澤民仍興高采烈的到港主持慶祝大典,在港停留二天,還主持香港赤角新機場的開幕典禮,但當時的多項民調即指出,港人對回歸一年來的特區政府甚不滿意,認為特區政府不如港英政府,特首董建華不如總督彭定康。

 回歸後的香港走勢,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方面,基本上是「向下沈淪」,回歸二週年時,江澤民就未親自到港主持慶祝大會,改由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主持;接下來的二週年、四週年更為冷清,中央領導人甚至無一位蒞臨香港主持回歸週年。

 或許有人認為回歸週年「年復一年」無啥新意,因而提不起中央的重視,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香港做為一國兩制的實驗區,其實施的成效不但兩岸三地密切觀察,全世界亦在緊盯一國兩制的成敗,換言之,香港的回歸週年其重要意義,豈能以「提不起中央的重視」而一語帶過。

 當然,中央領導人的興趣缺缺,或許和「香港榮景一日不如一日,港人不滿一日勝過一日」有關,如果中央領導人真的關心香港,不難從香港的經濟發展數據、失業率、民調對一國兩制的評價及國際社會的觀感等等發現,來香港主持週年大典已算不上是什麼光彩的大事。

 江澤民雖然在五週年慶再度蒞臨香港,但不要忘了,昨天也是特首董建華第二任的就職日子,董建華幾乎算是江澤民「欽點」的人選,在香港經濟一蹶不振、百業蕭條的困難中,再怎麼說,江澤民也要來給董建華打打氣、背書一下,但江澤民旋風來去,停留時間不到二十四小時,似乎也說明江澤民的無心逗留香江。

 香港回歸六週年會是什麼樣的景況,雖然難以預料,但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桎梏及特區政府唯北京是從的束縛下,香港說要起死回生、重振雄風,無異緣木求魚。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週年概況表

製表:記者黃忠榮

  回歸慶祝大會主持規格 中央領導人停留時間 當時社會概況
回歸一週年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江澤民停留三天,6/30出席特首董建華家宴,7/1出席回歸一週年慶典,7/2主持新機場開幕 多項民調指特區政府不如港英政府,董建華不如彭定康
回歸二週年 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 胡錦濤6/29抵港,7/1離港 胡錦濤7/1主持回歸紀念碑揭幕典禮,受到示威者用擴音器干擾。
回歸三週年 沒有中央領導人出席,由特首董建華主持   民間抗議到達高潮,多達50多個民間團體,不滿港府施政進行示威。
回歸四週年 沒有中央領導人出席,由特首董建華主持   八百名市民在颱風下冒雨遊行,要求普選行政長官。
回歸五週年 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江澤民6/30下午抵港,7/1離港,停留時間不到24小時 多個民間團體及法輪功人士趁機示威抗議,港府如臨大敵,動員數百名武警封鎖街道,將抗議人士擋在江澤民下榻酒店數百公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