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37
唾面自乾的媒體

 

2002.08.19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蔡文杰 

 呂副總統此次的印尼破冰之旅,於雅加達機場遭逢中國打壓被印尼限制入境,只好轉到第二站峇里島。

 這時國內有報章雜誌與電子媒體紛紛以「自取其辱」、「辱己辱國」來批評我們的副總統,在報紙社論與電視政論節目上更可見「外交出擊暴露嚴重缺失」、「空有戰略而無戰術」、「外交不是硬幹蠻闖」、「喊爽、凸鎚」等評語。

 這些人萬萬沒想到,話剛出口,白紙剛印成黑字沒多久,呂副總統就成功進入了雅加達,無懼中國打壓完成了她口中的「驚濤駭浪、暗潮洶湧」的外交任務。這不但令看衰的那批人傻了眼,只好紛紛改口說這是「漂亮的外交出擊」、「有智慧有決心的展現」等語。

☉陳淮

 在中國的打壓封鎖下,台灣好不容易爭取到一點外交突破的空間,按說舉國上下應該吐一口悶氣,對相關人員的努力,即使不能給予過多的讚譽,起碼也不應該扯後腿。

 從呂秀蓮出訪印尼,有些報紙自始至終就是用「唱衰」的口氣,當呂副總統在雅加達機場「過境」之時,該報以「滯留」的字眼描述,幸災樂禍的心態溢於言表。

 當呂副總統暢遊峇里島之後,來馬一記「回馬槍」,順利進入雅加達,並與印尼政要會晤的消息傳出,該報氣急敗壞,雖然被迫在新聞版面上酸溜溜的「給了該給掌聲」,在專欄中仍大發謬論,說什麼「陳水扁終於降服於呂秀蓮的路線」,挑撥離間,無所不用其極。

 看了該報最近的表現,當年李登輝批評該報是「人民日報的傳聲筒」,並沒有冤枉它。

☉黃鎮山

 這次呂副總統前往印尼,印尼政府一度在中共施壓下拒絕入境;幾經轉折,終於在回程巧妙進入雅加達,完成「南向首航」外交之舉。回想呂副總統被拒進入雅加達而轉往峇里島時,怒罵「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共憑什麼要管我?」我認為呂副總統之怒,對當地台商是有很正面的幫助的。傳統上,印尼人最恨所謂的支那人(華人),百年來印尼人普遍認為華人的財富都是從百姓巧取豪奪而來。

 印尼獨立以後,稍有紛爭動亂,華人商店必定遭殃,維持治安的軍警也常袖手旁觀,因為他們也認為華人活該。本人曾在印尼工作多年,通曉印尼語言、熟諳民情;與已南進印尼的台商聚會時,總要告訴他們,有責任教導周邊的印尼人,讓印尼人知道台灣人不等於中國人(支那人),要在印尼人前強調Taiwan Bukan Chino(台灣不是支那人)。

 本人認為呂副總統在印尼的嚴詞怒責,更凸顯台灣目前的處境,更能讓國際社會了解台灣與中國不是同一個國家,呼應「一邊一國」,更讓在印尼台商,劃清和當地華人界線,不再矮化自己,希望國人和我外交官員也能體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