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28自由時報
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二十六日在北京針對美國對台政策做出重要澄清,他表示,美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台灣獨立。阿米塔吉在北京記者會上,先是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之後卻又澄清說「不支持」不必然就代表「反對」。阿米塔吉說,「我認為措詞很重要,說『我們不支持』是一回事,這跟說『我們反對』是不同的」。
阿米塔吉一番「不支持不代表反對台獨」的說詞,引起外界的關注,也引發國內各種不同立場的反應。儘管美國國務院事後表示,阿米塔吉在北京的談話完全符合美國一貫的政策,亦即美國在「一個中國」政策之下,不支持台灣獨立,意在為阿米塔吉談話可能引起中國的反彈降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米塔吉與美聯社記者的問答主要內容如下,記者詢及:「你剛才提到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灣獨立。你能否說明美國政府為何要對台海的最後結局採取立場?這會對大家造成震撼,但如果海峽兩岸的人民決定台灣應該獨立,會發生什麼情況?華盛頓會繼續不支持台獨嗎?」阿米塔吉的回答除了前述的「不支持」與「反對」不同外,更提及:「如果兩岸人民達成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美國顯然不會介入。因此,我們說的是『我們不支持』它,但這是要由當事雙方的人民解決的問題」。
從阿米塔吉完整的語意脈胳來看,他固然還在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卻也凸顯美國在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政策原則,那就是台灣問題的解決必須採取和平與民主的方式,不能以違反人民意願的暴力手段為之。正如我外交部發言人張小月所說,阿米塔吉強調民主原則,也就是兩岸問題要用對話、諮商與和平的方式解決。過去外界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美國承認「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事實上,美國從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到八一七公報,對於中國所片面宣稱的「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主張,一直都是使用「認知」(acknowledge)而非「承認」(recognize),用淺白的話來說,就是美國「了解、知道」中國的立場,並沒有贊同的意涵。
更重要的是,美國兩岸政策的核心價值在於和平解決問題的原則。也就是,美國其實並未對台灣前途設下終局方案,它只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架構與原則,所以它雖然不支持台獨,但是在和平民主的架構下,如果台灣人民決定走自己的路,美國也不會反對。由於美國兩岸政策存在和平、民主的解決架構,故而儘管柯林頓政府的態度向中國傾斜,但在台海飛彈危機時,仍然不能坐視台灣受到中國的武力恫嚇,而派出艦隊支持台灣。而布希總統在反恐戰爭上,固然需要中國的合作,但在強化台灣安全防衛上,也一再重申恪遵台灣關係法的精神,承諾將竭盡一切手段協助台灣防衛。因此,阿米塔吉的談話,從台美關係的宏觀角度來看,其實是具有一致性的,只是他把過去被刻意忽略的「和平、民主」精神予以凸顯而已。
據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表示,一九九八年他就曾經對我政府解釋過,美國不支持台獨,並不代表反對台獨,顯然阿米塔吉的談話反映美國對台政策的一貫立場,但是國內在野黨的反應卻相當耐人尋味。阿米塔吉只是解釋「不支持台獨」的措詞不必然代表「反對台獨」,國內統派就怒火攻心,其反應與對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如出一轍。親民黨希望陳水扁總統不要誤判國際形勢,並強調維持現狀才是台灣主流民意,任何現狀的改變需經過台灣全體人民的同意,不應接受外國人關於決定台灣前途的看法。國民黨的看法也是國內多數民意支持維持現狀。令人不解的是,國親兩黨所謂主流民意希望維持現狀的說法,以現狀而言,就是台海兩岸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是中華民國,這跟李前總統的「兩國論」與陳水扁總統「一邊一國」,有何差別?尤甚者,因為美國政府不反對台獨,統派就強調任何現狀的改變需經過台灣全體人民的同意,不應接受外國人的看法,此一主張不就是「公投」嗎?為何國親日前才強烈批判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公投立法」帶來災難,不過數日竟然唱起同樣的調子?。
台灣不但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未來決定於多數人民的意願,因此台灣的前途當然也應該由二千三百萬人民來決定,而不是任由強權所主宰。在中國的打壓下,台灣永續生存依靠的是經濟發展與民主體制。民主體制的落實,使得任何外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均欠缺正當性,無法為文明的國際社會所接受。民主已成為台灣對抗中國之盾。然而,如果從兩岸的經濟消長情勢來看,卻又讓人不能不憂心,官方在經貿政策向中國傾斜,民間對中國市場則抱持幻想,台灣的人與錢大量流失在往中國的道路上,產業被連根拔起,留在台灣的債務則節節升高,兩岸形勢嚴重失衡,中國黑洞已陷台灣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台灣一旦失去了堅強的經濟後盾,民主就成了無根的浮萍,屆時無論國際社會如何強力支持台灣,恐怕台灣都已失去抗拒中國併吞的能力了。這種生存危機實在值得國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