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54
在南非為台灣打拚

 

2002.08.31自由時報
☉許主峰

 台灣民間組織與政府官員,以夥伴關係模式協力在南半球,為台灣的國際空間打拚。我個人隨團與三十五個TANGO團體代表一起飛來約堡,參加聯合國克正在此地舉行的世界環境高峰會。照理說,這樣一場經歷里約會議之後十年才舉辦一次的重大國際論壇會議,應是生態永續團體和各專業學者專家,交換經驗、尋求資源聯結和試圖影響引導政策的「非政府」嘉年華盛會,但是台灣政府重視之程度卻相當令人感動,環保署、農委會、經建會等高階官員四十幾位前來,人數甚至超過我們NGO團員。由於TANGO的創意與行政院葉俊榮委員、環保署郝龍斌署長、工程會郭清江副主委的加盟鼓勵,使得台灣團在此地備受矚目,誠如我國駐南非代表處處長李明亮,於歡迎晚宴中,高舉著當天刊登台灣頭版消息的南非星報,激動而驕傲的表示:「這是對外交工作人員的巨大鼓舞,是鉅額美金都買不到的」。

 台灣團此行的目的與企圖,在於能夠透過全球化的聯結和對話,學習更多知識與策略,並且培養國際交流人才,使得台灣在下一波「地球村永續發展」的推展運動中能有所貢獻,特別是分享、切磋一些「在地化」的實踐技能。這些亦是王俊秀、李永展、劉炯錫、陳錦煌教授等積極參加各式論壇;原住民拔尚、林文斌到慶伯利來回奔波串連;綠陣吳東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賴偉傑、台灣環境資訊網黃子晏、鄭百評;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夥伴們,積極的參加濕地保育、社區希望工程和都市重建方案等觀摩活動;綠黨賴芬蘭協調五大洲集體宣讀反核宣言;以及主婦聯盟陳曼麗到論壇中分享台灣婦女的環保經驗,美國留學生杜文苓、林宜儒、謝若蘭等協助聯繫聯合國工作幹部,均為「台灣經驗」作出美麗而有內涵的見證。但是國人對這方面的深入探索,似乎興趣不高。

 是的,台灣在中國不斷的封鎖下,外交動作深受不合理之打壓,已然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組織」,為了突破外交,我們必需善用各種管道,向世人宣示我們的「存在」,但是存在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他國學習或借鏡?就有待我們在各領域專業化的努力,才不會阿Q式的,在國際舞臺上,只能發出斷續而空泛的聲音。從約堡最高級的桑頓市購物廣場,搭乘當地巴士直驅市郊象牙公園貧民窟,參觀該區「生態村」的黑人社會重建希望工程,站在方圓二十五萬黑人社區的破落鄉間,遙想台灣的勤奮農民、勞工、養殖業者、小企業創業者和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都令人對家鄉的種種文化資源感到珍惜。

 台灣以有限的資源,能在世界體系中有一席之地,的確有許多值得宣揚之成就,但是相對的我們也付出不少的成本和代價。誠如此次TANGO在高峰會那斯瑞克展覽館中所標示的英文版宣言:「台灣過去十幾年來經歷政黨輪替,雖然政治改革有所進步,但是社會改革和生態環境,卻繼續往下沉淪」。清華大學王俊秀教授所做的「台灣環境十年大審」調查中,將台灣政府的努力成效評為四十幾分。可見我國要真正邁向一個永續發展的國家,還有一段路要走。

 想想產學官民到了海外,大家情感上都更認同台灣,一起為家鄉打拚,一起高喊「非核家園」,但是回到十里紅塵的台灣,為何又會對統獨爭議、核四是否停建議題,爭論不休呢?清晨在約堡北方普勒多利亞的南華寺,踱步沉思,眺望南方大西洋、印度洋洶湧壯闊的匯流處,看莊嚴屹立在空曠草原上的銅鑄觀音塑像,慈眉俯視南國鵲鳥的愉悅飛翔,心裡多一份使命,也有無限的感懷。(作者許主峰╱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秘書長、TANGO副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