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77
大西洋理事會:美應明告中國 不容武力犯台

 

2002.09.06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報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四日發表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台海兩岸基本差異太大,短期內不可能在政治地位的談判上取得進展,兩岸短期內的對話焦點應在經濟,而不是政治。

 報告建議,美國不應支持台灣獨立,不過美國會支持任何兩岸透過和平方式,且由兩岸人民同意,沒有任何威嚇所達成的解決方案。美國也應明確告訴中國,在台灣沒有挑釁的情況下,中國對台動武極可能引起美國武力介入,因為美國若放棄民主台灣,在東亞的影響力和信用可能嚴重受損,但這個情況對美中台都沒有好處,中國可能因此受到國際社會孤立。

 「大西洋理事會」四日在美國國會發表「美中關係的機會與限制」政策報告書。

 由前美國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史洛康等人組成的訪問團,曾在今年二月走訪北京和台北,經過逾半年的討論和整理,才發表了這份以安全問題為焦點,受到華府政界重視的政策報告書。

 這份近四十頁的報告指出,中國堅持以一中為談判前提,而台北則堅持一中為談判議題,兩岸都看不出有退讓的可能性。而且即使展開政治談判,中國必然堅持統一;而台灣做為一個民主國家,不可能在中國政治情勢不變,且未經台灣人民投票同意的情況下接受統一。美國在這個情況下應盡量維持情勢的穩定以及避免可能導致軍事衝突的誤判。

 報告說,「獨立」問題對兩岸都高度敏感,特別是民進黨長久以來支持獨立,陳水扁總統基於內政因素又必須找出強化台灣獨特地位的方式,所以情況還是很微妙。中國領導人不信任陳水扁,認為他的策略是走向「漸進式台獨」。

 報告指出,美國未來對台軍售應取決於中國的威脅程度以及台灣使用現有武器的能力,而台灣對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興趣已經降低,未來主要的軍事採購計劃應該由台灣提出,美國評估,以便實際降低中國的威脅,而不是著重在象徵意義。美國對台關係應重實質,例如陳水扁總統訪美這種可能升高緊張,但沒有實質利益的活動,美國不應鼓勵。

 報告最後仍肯定美中交往的重要性,雖然理論上美中可能要有一戰的準備,但有這種可能性不代表雙方要強化衝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