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01
台灣應做中國民主化催化劑

 

2002.12.23自由時報《台灣21世紀國家總目標》

 編按:群策會研究小組近期陸續發表「台灣二十一世紀國家總目標」,共有十大方向,包括:「緒論」、「確立國家認同」、「正視中國的威脅」、「維護國家安全」、「開展全民國際外交」、「創造整體經濟的新境界」、「建立永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發展台灣優勢科技」、「建構台灣主體性教育與文化」、「建設優質的資訊傳播環境」及「鞏固民主建立台灣新價值」。本報特摘錄「正視中國的威脅」以饗讀者。


 長期以來,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從未一日間斷,而且是多面向的:軍事上恐嚇、政治上矮化、外交上封殺、經濟上吸蝕及社會上統戰我們。

 中國的威脅與日俱增

 軍事方面,中國始終沒有放棄對台用武的恫嚇,不斷地提升攻台的戰力,部署在海峽對岸針對台灣的短程導彈目前已有四百多枚,並以每年五十枚的速度增加。在政治上,中國一向矮化我為「地方政府」或「中國的一省」,但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在台灣收過一分稅,徵過一名兵,更沒有一天行使過統轄權。中國一再忽略這個事實,不顧台灣人民的想法、意願,對台灣的政治壓迫未曾稍事鬆懈。

 外交上,中國持續封殺台灣的國際空間,甚至連非政治性、非政府的國際組織或活動都不鬆手。經濟上,中國政府採「以商逼政」的政策,以經貿利益為誘餌,意圖利用台商逼使台灣政府在政治上讓步,經貿利益成了北京吸附台灣的工具。社會方面,中國政府以它最擅長的統戰手段分化台灣人民,不但積極進行對台灣國會、政黨的統戰,並且還以「軟硬兼施」和「差別待遇」的方式,企圖左右台灣的媒體。

 中國為什麼要威脅台灣?追根究柢是因為民主、自由、獨立的台灣讓不民主、獨裁統治的中國領袖們坐立難安。如果中國人民都要求享受和台灣一樣的民主,他們的權位就不保。

 北京對台企圖不變但戰術靈活

 中國對台灣有形的威脅,如飛彈部署、外交杯葛等,有目共睹;但是,中國對台灣無形的威脅,如經濟吸血、心防腐蝕等,就防不勝防。我們必須認清,北京對台的企圖、戰略從未改變,但是戰術卻經常變化、靈活運用,直搗民心。北京對台的態度由硬轉軟時,並不表示它放棄了長期的企圖及戰略。

 「兩手策略」也是北京常運用的戰術。強硬的一手是繼續軍事演習、提升對台武力戰備、外交打壓等等;軟的策略則包括言詞緩和、大量邀訪台灣政治社會人士、積極推動中國各界訪台、推出台商優惠等等。軟的措施,提供身在台灣卻支持北京的人最方便的說詞,以用來對台灣政府施壓,讓台灣人民鬆懈心防,誤以為北京對台基本政策變寬鬆了,以為它放棄或軟化了「一個中國」的立場,其實北京的「一個中國」框架從未放棄,也不可能改變。

 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兩極化

 台灣和世界對中國的認知趨於兩極。一種是天堂論,一種是崩潰論,無論是「天堂論」或是「崩潰論」,都不能正確描述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況。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當代中國社會的金字塔結構。天堂是有的,是屬於四點二%在金字塔頂尖的特權者兼鉅富的。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說:「中國是一座特權支配市場的大金字塔。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即『中國奴役制度』加上『原始市場經濟制度』,是國際自由資本與中國奴役制度的共生結構」。

 國際自由資本源源不絕提供資金、技術、管理和全球行銷市場給中國,中國奴役制度亦源源不絕提供世界最廉價且無須保障其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權的勞工給國際自由資本。於是,無論中國官僚如何貪瀆腐敗,經濟仍可維持每年六%至七%的成長率。這種虛假不義的國際化,最終的獲益者是國際資本和中國獨裁政權,最終受害者是全世界不自由的勞工。

 人民是永久的,政權是暫時的

 中國與台灣,時間站在哪邊?冷戰後世界三大趨勢-民主化、全球化、資訊化,不斷衝擊不民主的中國政權,時間是站在民主台灣這邊的。

 一、民主化:全世界一九二個國家之中,已有一二○個國家是民主國家,五十一%以上的世界人口活在民主制度之下。這些數字仍在持續增長中。今日中國不民主的政權就如聳立在急流裡的房屋,是逆勢存在的。

 二、全球化:全球經濟相互依賴不斷增加,限制了以武力來處理國際紛爭的可能。在全球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的情形下,用破壞性的武器傷害別人,自己也會受到經濟的損失。這對於習慣依賴暴力來威脅鄰國、統治自己人民的北京政權而言,是越來越不利的。

 三、資訊化:沒有傳真機,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很難發生。沒有網際網路,一九九九年四月法輪功信眾包圍中南海,也很難發生。今天世界資訊加速擴散,對於依賴掌控資訊來統治人民的中國政權,挑戰無疑是無時無刻在增強。

 人民是永久的,政權是暫時的。十三億人口不會消失,而四點二%的特權階級和不民主的政權無法持久。

 台灣的戰略

 面對戰術靈活、開放又獨裁,並且一日不放棄圖謀台灣的中國,台灣的戰略為何?又如何因應?將是台灣掌握自己前途的關鍵。

 一、區隔中國人民與政權

 對台灣而言,在觀念上區隔中國的人民和政權,進而在戰略計畫上、做法上區隔他們。台灣應和廣大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共同追求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縮小台灣的「打擊面」,擴大助力,增加主動出擊的機會。

 二、做中國民主化的催化劑

 台灣應該做中國民主化的催化劑。催化劑量少,但效果大,除了反對中國政權的非民主制度,台灣更應聯合中國的有志之士,喚醒中國人民,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追求民主自由。

 三、不能因中國民主化而對其威脅掉以輕心

 有人認為民主國家之間沒有戰爭,中國民主化,台海戰爭的威脅就解除了。這個看法雖有其根據,但是在演化的過程中,卻有相當大的危機及威脅。成熟的民主國家的確較難有戰爭,但是由獨裁轉向民主的國家常對外發動戰爭,而且頭十年機率最高。

 因此,在中國民主化成熟前,勢必還有一段不短的期間,台海戰爭的威脅機率仍相當高,台灣絕不能掉以輕心。

 要維護台灣國家主權及利益,拒絕中國吞併,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民必須提高警覺、重建心防,強化敵我意識,增強民眾及政府對經濟安全的危機意識並予有效對應,反對並防範台灣內部黨派鬥爭援引中國勢力。總之,台灣的中國政策必須面對現實,不盲目冒進,又自主自信,不被動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