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25自由時報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調查局最近鎖定調查數名被中國利用的政治偵防對象,被鎖定對象疑包括媒體人士、退役軍官、台商等多人,調查局預計明年初起,擬對部分對象展開最後的「收網」行動,以通敵罪究辦。
另據調查局蒐證線報,中國還持續「接觸」一些對象,身分涵蓋社會各階層;調查局官員強調,「中國用心之深,令人不寒而慄」,「中國無異是以舉國之力在對我國進行政治偵防」。
調查局對中國進行長時間的「反政治偵防」行動,最近有具體斬獲,已掌握近十名被中國吸收、涉及通敵的案例,並報請高檢署、國安局指揮偵辦中。
這些被鎖定的對象中,包括一名媒體人士,調查局透露,蒐證發現,中國當局認為媒體記者是最容易直接接觸或間接知悉政府機關公務的對象,故吸收媒體記者不遺餘力;據悉,被調查局鎖定的某媒體人士,係透過管道,在政府部門或民意機關獲得軍方的國防年度預算、國防武器資料或軍事採購計畫,提供給中國。
第二個涉及洩密的案例,是某退休軍官。
調查局蒐證發現,這名退休軍官是透過仍在軍事機關任職的學弟,獲得該軍事單位的武器、軍備狀況。
台商向來是中國極力吸收的滲透對象,調查局這波政治偵防行動,也蒐證發現一名高科技業界的台商,涉及通敵洩密罪嫌。
調查局指出,這名台商為有利於投資起見,對中國官員的示好舉動並未多加防備,雙方接觸之初,台商僅被詢及我國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支持看法、輿情,後來,被利用進一步蒐集科技業者的專業意見、我國對開放到中國投資的政策等資料。
另一名被調查涉及洩密給中國的我國人士,則是藉由校友會的管道,委由有二、三十年交情的老同學,從政府機關取得公務機密,轉交給中國官員。
鞏固心防 反滲透
記者楊國文/特稿
「國人心防脆弱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尤其是兩岸將來一旦三通、中資大舉來台、開放兩岸高等學歷認證之後,將更難以抵擋中國的各種滲透攻勢」,針對中國對我國展開政治偵防伎倆,調查局官員憂心忡忡,點出我國將來面臨的危機所在。
在兩岸實施「有限度開放」投資中國政策的現在,中國已對台商、退休軍官、媒體等各階層進行吸收和對我國的滲透破壞,隨著兩岸未來的政經各項情勢的可能推演,中國的滲透攻勢勢必加劇,調查局官員一連串的警語,絕非「狼來了」。
兩岸一旦三通,國家安全維護將首當其衝,中資來台的影響,更是多面向,且無法立即感受到危機;調查局官員即發現,在中國高層主導下,近年來曾透過管道,有意收購台灣經營不佳的媒體,或極力拉攏積極開拓中國市場的媒體;未來,在中資可以明正言順來台之後,介入經營的行業將遍佈房地產、銀行業等不同行業,屆時,中國高層隱身幕後,實際影響我國政經環境將不是難事。
調查局發現,中國內部憑藉廣大經濟市場做為誘因,吸引我留學生赴中國就讀,意圖先以同化「麻痺」,進而影響其觀念,以達到將來吸收運用、滲透我國的最終目的;台灣在戒嚴時期常見「匪諜就在你身旁」標語,如今被譏為過度緊張;反觀今日,卻又有過度漠視國家安全的問題,憂患意識和危機感的過猶不及,莫非是國人要面對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