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34
推動三通直航怎能忘記香港的教訓?

 

2003.01.05自由時報

 中國民航總局日前核准遠東航空春節包機案,預料華航、長榮、華信、復興、立榮等國內業者近期也將通過審批,台商春節包機似乎有了眉目。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對此則回應指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兩岸合作務實處理台商春節包機方案,應可協助台商春節返鄉一票難求的困難,更是啟動兩岸復談的新契機。他更強調,兩岸在今年上半年推動直航議題商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的情況應是很好的發展。

 我們必須坦言,陳副主委此言差矣。兩岸春節包機的構想,原是為了方便中國台商返鄉的需要。在中國投資的台商約數十萬人,多數人依傳統習俗必須在春節返回台灣,因此造成春節期間交通不便,乃有包機返鄉的權宜作法。也就是說,春節包機返鄉的措施是顧及傳統習俗的考量,並非常態的作法,偶一為之,基於人道的立場,吾人或許不必強烈反對。但是,若有人企圖將這種權宜之計常態化,逢年過節都要依樣畫葫蘆一番,更得寸進尺要求兩岸對飛,甚至將此次兩岸包機的實施,當成突破直航的缺口,為兩岸三通舖路,則多數國人將難以苟同。

 中國批准台灣民航業者的春節包機案,似乎是對台灣展現善意,實際上卻包藏著重大的政治陰謀。我們在過去的社論中已不斷提醒國人,中國在累積多年的對台統戰經驗後,已經了解用強硬的武嚇手段,並不能使台灣人民屈服,達成一國兩制的目的。而透過拉攏台商到中國投資,不但可以掏空台灣,使台灣資金失血、產業空洞化,更能增加台灣經濟對中國的依存度,反而是拉住台灣的最佳策略。因此,中國的對台策略已經改弦更張,不再動輒怒目相向,濫施恐嚇,而是不斷施放虛假的善意,企圖達到「以通促統」的目的。一旦突破直航,達成三通,台灣不啻成了中國的囊中物。故而,中國會核准台灣民航業者的春節包機案,可謂是「以通促統」策略的一環,絕非善意的舉措。

 所以,對於兩岸春節包機即將成真,我們的心情無比沈重,就如孔子所說,「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有人為了台商返鄉之路更加便捷而歡欣鼓舞,我們卻為了兩岸直航出現缺口,未來台灣恐將難以抗拒中國直航統戰而憂心如焚。尤其,陳水扁總統在今年元旦祝詞中,重申不會片面改變以「四不一沒有」為主軸的承諾,並呼籲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其用意原在尋求穩定的環境,期能完成「拚經濟、大改革」。然而,此一美意卻遭到少數人曲解,將兩岸關係視為當務之急,顛倒拚經濟、大改革的重要性。而兩岸春節包機的實現,更加深外界的錯覺,在台商、統派政客、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中國的策略應用下,政府不但對直航的要求勢必辭窮,甚至於部分政府官員亦會產生錯誤的期待。而陸委會相關官員公開表態,認為中國此舉是今年上半年兩岸推動直航議題商談與兩岸復談的新契機,更印證了吾人觀察的正確性。

 無論包機或直航,雖然使兩岸的往來更加方便,卻使得台灣整體的國家利益與安全受到嚴重傷害與威脅,在陸委會即將公布的兩岸直航評估報告內容當中即明白指出直航對台灣的負面衝擊。尤其在經濟利弊部分,報告指出,直航表面上對台灣、中國兩地最立即的利益,將會是大幅降低貨物與人的運輸成本,不過,對兩岸目前不均衡的經濟態勢,卻將有加速傾斜的問題出現。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坦承,陸委會發現小三通開放後,中國方面使用的人較少,反倒是有部分金門地區的人跑到大陸去置產。這種嚴重的「消費外移」現象,是否會在直航之後更加嚴重,政府的確要更深一層 地去防範規劃。

 消費外移的現象,在主權移交後的香港最為明顯。在一九九七年之前,香港輿論界充斥著明天會更好的幻想,然而事實發展卻截然不同。在主權移交後,不但香港原已所剩無幾的製造業,加速移往中國設廠的腳步,即使一般民眾也常在休假日前往內地消費,購買各種用品,造成香港內需不振,店家關門,百業蕭條。香港特區政府雖然對外大力宣傳香港的觀光旅遊,但是消費內地化已成了難以逆轉的趨勢,香港的經濟實力逐日耗竭,正在喪失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的沈淪正是台灣的一面鏡子,荒謬的是,台灣統派人士不但對香港的慘狀視若無睹,竟然還鼓吹三通直航救台灣的論調。這些人一再宣傳,只有兩岸三通直航,才能使台灣企業利用中國人力與市場的資源,創造企業競爭的優勢,更可讓台商根留台灣,達到兩岸雙贏的美滿結果。試想,如果直航能夠振興經濟,香港主權已經移交給中國,香港與中國之間無論通商或通航都比台灣徹底,為何香港經濟仍是一蹶不振?

 根據陸委會估計,台灣觀光客每年在中國的消費金額約在一千億到一千五百億台幣之間,而台商投資中國也累積約一千五百億美元,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超過廿五%,中國已經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台灣對中國的傾斜已經亮起了紅燈。一旦開放直航,非但不可能如樂觀者所預期的改善兩岸失衡現象,反而會掏空台灣,增加失業率、稅收減少,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使得台灣無所逃於中國的魔掌。香港殷鑑不遠,如今兩岸包機即將起飛,直航的引擎不斷加溫,怎能不讓我們心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