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33
林玉体:教改 應培養學生的台灣心

 

2003.01.05自由時報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台灣心會昨日舉辦「2002台灣政局回顧記者會」,心會理事長邱垂亮指出,回顧一年來阿扁政府備受衝擊、挑戰,但有驚無險,「大功未見、小成不少」。他並預言2004總統大選阿扁將陷入苦戰。

 昨日的回顧記者會分別就台灣政局、兩國三通、教育改革、外交問題、醫藥衛生等議題,回顧過去一年對台灣政治、民生造成深遠影響的事件,並邀請各界進行討論。

 在政治議題,邱垂亮指出,過去一年阿扁繼承李登輝前總統「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國家認同,說出「走自己的路」與「一邊一國」,台灣內部也越來越接受這個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

 他指出,去年底發生高雄市議長賄選案,讓連宋的總統美夢破碎。不過,十萬農漁民上街頭事件,也讓外界質疑阿扁「搖搖擺擺」無法下定決心從事改革。因此他預言,阿扁若想連任,勢必陷入苦戰,但也不是不可能當選。他還說,如果只想靠連宋犯錯取勝,不靠自己打拚政績,獲民心、得選票,不僅一廂情願,還緣木求魚。

 至於在民生議題方面,台灣心會認為,教改混亂、打錯針、給錯藥以及健保雙漲等問題,對百姓影響最大。

 考試委員林玉体指出,現在教育缺乏對「台灣心」的培養,還停留在對「大中國思想」的仰慕,對台灣的感情非常淡薄。他認為,教改不能包山包海,最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台灣意識,了解台灣歷史,否則廣設高中、大學不過教出「飄浮不定的浮萍」。到現在,大學生還說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連最基本的國家意識都沒有。他並認為,扁政府執政以來,對台灣心的強調還是很軟弱,必須再加強。

 至於在健保雙漲方面,心會成員郭正典醫師建議,健保雙漲的一項重要原因,就是醫療糾紛賠償過高,導致健保入不敷出,因此建議應該立法明訂醫療賠償的上限,或提高醫療訴訟的門檻,以預防高額醫療賠償對健保制度的衝擊。


學者:中國政策應配合外交政策

施正鋒分析台商大舉西進、媒體一片親中
政策若不明確各國將不知為何支持台灣

 (記者王平宇/台北報導)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施正鋒昨日表示,回顧過去一年扁政府的外交政策,顯示民進黨整體外交戰略已經逐漸形成,他建議政府的中國政策應配合外交政策,否則在台商大舉西進、媒體一片親中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將不知道為何要支持台灣。

 施正鋒昨日參加台灣心會主辦的「二○○二年台灣政局回顧」記者會,檢討過去一年來的台灣外交問題,他將二○○二年訂為扁政府「確立外交方向的一年」,也是定調的一年,未來應該全力衝刺。

 施正鋒指出,面對中國在國際社會無情打壓,民進黨基本外交策略,是深化對美、日全方位關係,並藉非政治議題的國際機構(例如世界貿易組織),加速擴大台灣在國際舞台的能見度。

 在戰略方面,施正鋒認為,民進黨的做法是強調正、副元首、第一夫人「御駕親征」,外交部長及各部會首長也被要求頻出訪,試圖「由點到線」,突破中國封鎖,此外,扁政府也透過「打帶跑」方式嘗試進入非政府組織及聯合國周邊組織。

 展望未來,施正鋒認為扁政府有相當大的精進空間,特別是中國政策與外交政策,有彼此掣肘之處,必須確定方針,讓中國政策配合外交政策。

 他指出,台灣一面要求美國出售先進武器,並不斷呼籲國際支持台灣,但另一面卻對資金大量流向中國束手無策,讓外界無所適從。

 施正鋒認為,開放三通不論是基於何種理曲,不免讓美國產生「是否值得捍衛台灣海峽」的質疑,最不可思議的是,政府涉外事務的稱呼還拘泥於「中華民國」,對使用「台灣」仍有顧忌,外交應該不分黨派,卻因國家認同混淆,導致媒體與政客做出種種罔顧國家安全與利益的行為。

 他強調,外交與國安單位不應有派系之爭,外館人員也必須落實忠誠查核,以確保洩密情形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