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47
掌握空優 防止兩岸軍事失衡
加強預警 撐過共軍的第一擊

 

2003.01.10自由時報

 〔記者吳明杰╱台北報導〕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昨天在「台灣國防安全與空權」研討會致詞時指出,空權是台灣國防安全的指標,因此維持台海空優至關重要,中共目前已具備遠程精準攻擊能力,對我制空造成威脅,如何增強國軍空防的軟硬體,避免兩岸軍事平衡朝對岸傾斜,是當前重要國防課題。

 這場由國防政策與戰略研究學會舉辦的國際研討會,昨天邀請多國學者針對台海空權等議題發表論文及評論,其中包括美國海軍分析中心資深研究員艾倫、美國外交政策分析中心亞太研究主任邁克范登、美國安全政策研究中心費雪、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主任金德芳博士,以及日本剛崎研究所特任研究員佐藤守等。

 此外,總統府資政唐飛、總統府戰略顧問夏瀛洲上將、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諮詢委員蘇進強、林佳龍、駐美副代表蔡明憲、空軍副總司令傅慰孤、國防部參謀本部通信電子資訊參謀次長林勤經中將等人也分別受邀在會中致詞及參與評論。

 唐飛應邀在研討會中以「知識國防」為題演講時指出,國防安全涉及國家與國防的整合、軍種的整合和各種系統的整合,透過組織、政策和戰略,整合出一個巨大的知識體,因此延伸「知識」決定未來國家安全與防衛作戰的成敗。

 他強調「知識國防」在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推動「知識經濟」仍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因為台灣是海島型經濟,擁有豐富人才資源,「不走知識經濟這條路,要走哪條路?」不過,對於當初推動的知識經濟方案至今已無疾而終,唐飛坦承,推動知識經濟要有其條件,在當前的政經環境,要推動知識經濟是很不容易,但絕不能放棄此一目標。

 陳肇敏也指出,台灣最重要的是儘快凝聚全民國防的共識,如何有效應用既有的資源持續強化軟硬體,避免兩岸軍事平衡傾斜到大陸那一方,已是迫在眉睫的課題;而其中掌握制空、確保台海空優、發揚空權的力量更應是最優先。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對於中國的飛彈壓力,多位國內學者昨在研討會指出,台灣空軍基地的被動防禦作為不足,很難撐過第一擊,而且現有的防禦掩體無法承受精準導引炸彈,必須儘快改善;外國學者則建議軍方放棄畫地自限,積極發展主動攻擊能力,寓攻於守。

 在這場「台灣國防安全與空權發展研討會」中,中興大學助理教授蔡明彥發表論文指出,台灣空軍基地暴露在地面上的儲油槽與油料車,易受攻擊,一旦受損,就算戰機疏散得宜,仍易因油料缺乏而降低出擊率。

 他表示,空軍基地有很多航電設備與支援系統並未受到掩體防護,而且也極度依賴固定式偵測雷達與露天指管設施,一旦面臨共軍日漸精準的飛彈火力打擊,極易受創,影響空軍戰力。

 蔡明彥建議,空軍如果要在共軍第一擊下保存戰力,就必須加強戰術預警以及疏散作業,如利用遍佈全台的公路網增建停機坪,可以減少損失,也能分散共軍注意力,或者藉由建造假跑道等,降低戰機受創機率。

 同樣的意見也來自外國學者,美國外交政策分析中心亞太研究室主任麥克菲登指出,台灣反飛彈不應只有想到飛彈防禦系統,消極防禦也應該加強,除了強化和分散軍事目標外,亟需建立一套程序,讓民眾有所依循,遇上戰爭災難時,可以減少損失及加強民眾的抗敵決心。

 美國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亞洲小組研究員費雪則表示,台灣長期以來無謂的畫地自限,太過重視防禦,而使自己完全無力對大陸發動先制攻擊,或進行避免解放軍集結的預防攻擊。他認為國軍應該要獲得精確導引以及深度貫穿武器,射程大約一千公里的彈道飛彈,以及加強敵後滲透的特種作戰,才能達到嚇阻解放軍的目的。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清華大學教授鍾堅昨天在一場研討會指出,目前國軍中存在「官大學問大」,「講出身」與「找靠山」等文化,而且精實案對空軍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甚大,他建議空軍應該扭轉心態,完成組織再造。

 他並指出,精實案與精進案對空軍產生五大負面影響,包括:裁減行政員額導致專業軍士官業務量大增;上層階級職缺多於下層,形成人事升遷瓶頸;行政差勤負荷過重,人員壓力大,睡眠不足,降低抗壓性;精實案大部分只是瘦身工程,對於行政層級疊床架屋狀況沒有明顯改善;不必要的任務與業務,並未在精實案獲得適當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