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53
東華學生把木瓜溪橋變安全了

 

2003.01.11自由時報
◎陳建銘

 一週前,筆者接到一封來自花蓮東華大學學生的電子郵件,痛陳當局長期漠視該校師生要求改善交通安全的聲音。原來該校主要聯外橋樑-木瓜溪橋,因路面突然縮減,頻傳機車遭汽車擦撞事故,危及學生行車安全,日前更發生該校三年級學生潘冠仁騎機車行經時遭汽車擦撞,送醫不治的憾事。來信之中,學生以該校九十一年八月至今已發生四十六件學生車禍,有一人死亡,五十一人受傷,以及警政單位統計花蓮地區車禍事故死亡率是全台灣地區的兩倍,更是台北市的十三倍等確切數據,在在地凸顯交通設施亟須改善的急迫性。

 這封由學生具名指責公務部門放任設計不當橋樑,危害學生行車安全的郵件,引起筆者注意。經電話聯繫獲知,東華大學學生已串連包含慈濟大學、台灣觀光專校、花蓮師院學生連署,發起「踩著血淋淋的教訓、走出一條安全的路」活動,學生代表們亦將於九日自花蓮市區遊行至花蓮縣政府、縣議會,遞交連署陳情書,要求闢建機車專用道、加裝測速相機等行車安全措施。

 筆者與學生約定十日上午攜帶鮮花、布條及說帖到立法院,直接向木瓜溪橋主管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陳情,希望官員立即正面回應。但十日凌晨,東華大學葉智魁教授來電表示,九日學生遊行後,花蓮縣政府、縣議會,以及公路總局第四隊等官員已承諾立即針對學生的建議,提出具體改善行車安全方案,為尊重公務部門的善意回應,學生會決議緊急取消學生赴立法院的陳情活動。

 從政以來,常感嘆台灣因民主進程太短暫,引發官不官、民不民的假民粹亂象。這回東華大學學生民主而理性的行為,則令筆者衷心讚歎!回顧整個事件,自事故發生起,學生馬上找出問題癥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方案,同時擬定行動策略,付諸施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看到「學生自發性關懷環境的用心」及「學生們能將心中的關懷轉化為實際的改革力量」。這份用心與力量,完全超脫「個人自掃門前雪」的人格私性,正是驅使社會進步、國家永續發展所需的動源與希望。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透過公決程序及理性訴求,達成行動目的,正是完整體驗民主的真義。

 全案最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能把握人與人互動過程中「尊重」的要義。例如:公務部門既已善意回應,他們就立刻善意回報,取消進一步的陳情抗議。相較現實成人政治世界中,一齣齣為反對而反對、得理不饒人,乃至心狠手辣、趕盡殺絕的政治鬧劇,這些學生待人處世的溫厚、適可而止的智慧,也就更顯難得了。

 國內的政治人物,不妨搜尋一下花蓮地區四所大學學生舉辦「踩著血淋淋的教訓、走出一條安全的路」的活動訊息,了解花東地區改善交通安全設施的必要性,同時體驗東華大學學生的民主經驗,向這群可愛的年輕人學習民主吧! (作者陳建銘╱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