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12
意圖合理化統一的「英雄」

 

2003.01.22自由時報
◎ 田 歌

 看完「英雄」,對於劇情編劇,意圖藉著影片,宣揚「暴秦統一」的影射意涵,深感疑惑!

 「英雄」這部片子,是不是在為中國的統一做宣傳?否則,為什麼故事的最後結局,竟然要為明顯的「暴秦統一天下」,給予正當化、合理化的詮釋?

 原本,李連杰所飾演的「無名」,要為趙國前往刺秦,為了達到刺秦的目的,用盡機關,耗盡心力,甚至是犧牲了三位天下知名的刺客:長空、飛雪、殘劍,就是為了設法接近秦王嬴政。他精心鑽研「血濺十步」的瞬間暗殺劍法,就是為了接近秦王、隨機刺殺而特別練就的絕招。

 然而,殺手刺客李連杰,最後竟然在「天下」兩個字的感召之下,一改初衷,放棄刺秦。也就是說,秦王所作所為,為的是「天下」,也就是「天下為念」的意思。一個六國所畏懼的暴虐秦王朝,突然一念之轉,變成「統一天下有理」、「統一是合理的」、「統一是正當的」、「統一是為天下的」……,李連杰的刺秦意念,一剎那間土崩瓦解,一文不值,甚至自身已不再有任何存在的價值。他不再施展「擋箭」的絕頂身手,也不再運用飛簷走壁的輕功,只是站定身軀,挺直身子,靜待萬箭穿心而亡。真是不亦怪哉?

 片名「英雄」,那麼,「英雄是誰?」「到底誰是英雄?」是頓悟「天下統一」才是真理的李連杰?是束手就擒、棄械待斃、為「天下」兩字所感召的李連杰?是為「天下」而放棄「刺秦」就是「英雄」?應該都不是吧!

 坦白說,電影純屬娛樂工具,情節真實與否?只要能夠「說服」觀眾,委實不必特意追究真假。歷史上的「刺秦」,包括了張良聘請東海君(或稱倉海君)的博浪沙鐵錐暗殺行動,以及荊軻與秦舞陽「圖窮匕現」的匕首短距離刺殺。兩者都是失敗的刺秦行動,拍成電影,運用各種不同的詮釋手法,並不為過。但是,當「戰國七雄」逐鹿天下,七國合縱連橫,誰能「取威定霸」,猶在未定之天。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出頭、定鼎天下的時候,影片中特別著墨於秦國的「天下」,合理化秦的「統一」,甚至詮釋為最具意義、價值,除秦而外均已輕於鴻毛,刺秦變成荒謬,這樣的演變,未免太過牽強,太欠缺說服力了!

 「英雄」這部片子,其實談不上是在塑造什麼「英雄」的人格典範,頂多只能算是一部「刺秦羅生門」的故事分疏。傳達出的訊息,在於「刺秦」的多重版本,以及多重的刺秦陰謀。而最後,李連杰的「頓悟」,覺今是而昨非,棄械束手,萬箭穿心,竟然把「刺秦」的初衷,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變得不合理及毫無意義;而暴秦政權,反而變成「統一」才是合理、正當,「統一」才是天下蒼生之福……。

 當台灣同胞坐在電影院裡,看著所謂的「英雄」,在羅生門一般的說故事鋪陳情節中,如果不能看穿這部中國電影所想要傳達的「揚秦」、「統一」的意圖,未免太過無知,也太天真了!(作者為大學副教授,田歌是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