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7
捷運:台灣的驕傲

 

2003.02.07 自由時報

◎顏綠芬

 前年,決定搬家至新店時,兒子其實有點依依不捨住了十年的家,講起理由卻是:「哇!以後人家問我們住哪裡時,說住仁愛路、建國南路口和說住新店,差很多呀。」我則笑罵他勢利加虛榮。一直到搬進了五十多坪、四個房間、兩套浴衛的新房子,每個人有自己的天地,又緊鄰捷運可以來去自如,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十二年前我和外子回國任教,由於他老家的關係,我們也順理成章地住到公婆附近,也就是著名的台北文教區大安區,這裡不僅是人人稱羨的學區,又有大安森林公園近在咫尺;而公車四通八達、計程車隨手招來,到百貨公司、高級餐館、通化街夜市,或是國父紀念館、兩廳院、新舞台等表演廳,都方便得不得了。即使我教書的台北藝術大學在關渡,校車行經建國南路,倒也相當便利。因此,雖然「高貴無比」的物價、污濁的空氣、日夜不停的汽機車噪音,以及老舊的房子常令我無奈,但是因為生活機能實在是很好,從沒有想到要搬離大安區。只是內心時常惆悵,在這裡新 房子一坪動輒六、七十萬元,即使不吃不喝,二十年也買不起,郊區又不方便,新房子這輩子是住不到了。

 捷運通車後,我發現坐校車的同仁似乎越 來越少,很多人改搭捷運了。我心裡納悶,坐校車免費,即使搭捷運省一點點時間,儉樸的公教人員為什麼寧願花錢呢?一直到學校交通車政策改變,不再行駛市區,我不得不改搭捷運後,才發現箇中妙處。從此,我成了不折不扣的捷運族,甚至跨出了「大安區是最佳居住區域」的迷思。我們決定要買房子,尋尋覓覓,既要顧慮荷包、孩子上學和行動力,又要兼顧夫妻一個在中壢、一個在關渡工作的交通問題。最後決定了新店碧潭附近,外子可以開車直接上北二高,我和孩子則搭捷運。同樣品味的房子,我們只花了大安區三分之一的 房價。

 生活機能呢?從新店到關渡,我所花的時間並不比從大安區出發多。逛書店、買唱片、去表演廳、到市區開會等,搭捷運比開車、坐計程車方便,也比較能掌控時間。我遠離了都市叢林的嘈雜和污濁,不用再忍受貴而不實的物價,免除了打開窗戶就看到巷子對面的鄰居穿著內衣在陽台上活動的尷尬,也告別了那間陰暗、隨時有白蟻出現的老公寓。我每天早晨愉悅地經過景致幽美的碧潭去搭捷運,在明亮潔淨的車廂中挑選一個喜愛的座位。列車總是準時開出,在平穩舒適的行進中,任我閱讀、沈思。車過圓山,駛出了地面,豁然開展的景致盡入眼中,或遠眺煙霧迷濛的山丘, 或俯視枝葉扶疏的行道樹,四十五分鐘的捷運車程每一次都是一種享受。

 而每一個靠站,乘客總是井然有序地排隊,很少人搶位子,還不時見到讓座的情形。我曾有半年多的時間在進出最頻繁的台北車站換車,地面永遠是乾乾淨淨,上班族、學生們來來往往,人再多也從未有推擠的經驗。平常最怕去公共場所的洗手間,但是捷運站的廁所卻是一流的,即使如新店站、淡水站遊客如織的觀光景點,十之八九都是乾淨而備有衛生紙。一些嚮往國外生活而移民出去的親友,回來時對捷運的品質不僅讚不絕口,對乘客排隊、車廂內的保持整潔甚至認為是不可思議,台灣人什麼時候改變了?

 多年來,我以為遙不可及的「住新房子而能保有原來生活機能」的夢想,竟然在捷運通車後實現了。我相信捷運不僅改變了我,也改變了無數大台北地區民眾的生活品質。我時常感恩在心,感謝當年的阿扁市長勇於負責、善於用人,讓捷運起死回生;感謝所有捷運公司的主管、員工、清潔人員的辛勤努力,讓我們享受到便捷、舒適的交通,遠離塞車、遠離噪音,每天心平氣和地到達上班、上課地點,或快速地回到溫暖的家。特別感念的是,超過一百萬的捷運族讓大家見識了台灣人的公德心、台灣人的水準,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捷運也拓展了我們的眼界,體驗了四處無所 不在的美景,令我更加堅信,回來定居是正確的,美麗的台灣是我們永遠的故鄉。(作者顏綠芬╱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暨音樂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