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6
南韓擁制空優勢 北韓善奇襲
北韓戰術主打地面戰 地下設施可承受空中攻擊 兩韓短兵相接後果難料

 

2003.02.09 自由時報

 為避免朝鮮半島緊張情勢升溫,美國五角大廈已命令二十四架長程轟炸機準備部署關島以牽制北韓,但北韓語出驚人回應,除非美國取消增派軍隊到該地區,並同意談判解決核子危機,否則朝鮮半島將會「化為灰燼」,使原本以外交手段為主軸的南北韓問題,軍事對峙態勢升高。

 若北韓對南韓進行突襲,排除動用核武,以傳統戰爭角度觀察,北韓極可能先派遣特種部隊滲透進入南韓,這些特種人員可以同時攜帶生化武器投射工具,並運用前蘇聯的「作戰機動小組戰術」或毛澤東過去的游擊戰理念,在南韓開闢第二戰場,北韓在一九五○年對南韓採取的就是奇襲。

 在這之前,可能先以各式短、中程導彈對南韓展開閃電攻擊,以阻止美軍增兵介入,飛彈攻擊的主要目標將集中南韓機場和港口,如果以這批數量龐大的對地飛彈用來攻擊南韓機場,覆蓋率達百分之兩百以上,對於南韓和駐韓美軍的空軍戰力發揮有很大影響。

 美國著名軍事智庫蘭德公司曾在二○○○年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若單從數量上看,北韓佔了較多優勢,北韓一百一十七萬兵力是南韓六十九萬的一點七倍,在主要攻擊武器上,北韓與南韓維持三比一的比例,其中北韓戰車是南韓的一點七倍,砲兵是兩倍,戰術戰機和裝甲運輸車都是南韓一點三倍。

 特別是北韓有六十%以上的軍火都部署在分界線附近,七十%的地面部隊前進部署在平壤和元山,因此北韓的閃電戰戰術是以地面戰為主,其中砲兵和戰車構成雙主軸。

 較令南韓和美國擔憂的則是北韓的彈道飛彈威脅,除了「蛙七」等各型對地攻擊火箭外,北韓還有射程近五百公里的飛毛腿B和C型飛彈,在一九九七年還從敘利亞獲得SS-21飛彈,並可能擁有中國製的薩姆二型改良型對地飛彈,還有北韓自行研發的「勞動一號」和「大浦洞一號」長程彈道飛彈。

 南韓延世大學統一研究所所長文正仁在一篇專文中指出,光射程七十公里的北韓「蛙七」火箭就可以傷及南韓五十五%的民眾,如果加上飛毛腿飛彈,有七十五%南韓人口在射程之內,雖然駐韓美軍也部署了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但仍不足以因應。

 不過,北韓僅擁有約三十架較現代化的米格二十九戰機,和南韓與駐韓美軍數百架先進F-16戰機無法對抗,而北韓飛行員訓練時數不及南韓六分之一,因此南韓擁有制空優勢。

 南韓和美國間有「韓美協防條約」,兩國軍隊還編成「美韓聯軍司令部」(CFC),必要時還可透過駐日美軍的第七艦隊和空軍進行大規模支援,因此儘管北韓在傳統武力上佔有數量優勢,但並非就會在戰爭中佔得上風。

 而北韓不夠現代化的兵力、外界難以得知的戰備狀況、落後的指管通情系統和脆弱的後勤支援,對於北韓全面發動入侵南韓,都是重大障礙。

 然而,專家對南韓是否能在戰爭中獲勝也有所質疑,因為南韓兵力發展以陸軍為主,在兵力結構和嚇阻能力上恐怕也不足夠。

 蘭德公司資深研究員藍貝斯(Benjamin S. Lambeth)認為,縱然美韓聯軍武力可以迅速在戰爭中掌握制空權,同時藉擊潰北韓裝甲攻擊和壓制戰區的飛彈和火砲攻擊,進而減少南韓地面部隊傷亡,但北韓的地下設施可有效承受空中攻擊,使南韓部隊仍須進行地面戰鬥,單靠空中攻擊難以遏阻北韓裝甲部隊入侵。

 此外,因為駐韓美軍傳統上在海空軍扮演較重要角色,兩軍在分工上由美軍負責指揮管制、戰略偵察和海上、空中防衛任務,而南韓則負責地面防衛和戰術偵察任務,因而使南韓在指管通情上依賴美軍,南韓也擔心如果駐韓美軍縮減或突然從戰場撤出,將對南韓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整體來看,由於北韓在現代化軍事武器的獲得上進程較慢,雖有數量優勢,但在高科技戰爭為主軸的二十一世紀,要以傳統地面戰入侵南韓也絕非易事,值得擔憂的是,若北韓入侵又無法獲勝,而採取核武,朝鮮半島恐怕真的會「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