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7
曾經擁有 不表示能永遠擁有

 

2003.02.09 自由時報

◎郭正典

 為了吳哥窟屬於誰的問題,泰國和柬埔寨兩國日前爆發衝突,雙方劍拔弩張,甚至於瀕臨戰爭邊緣。所幸在柬埔寨同意賠償泰國的損失後,整個事件已迅速、和平地落幕。泰國廿四歲電視紅星蘇瓦娜的一句話「吳哥窟原本屬於泰國」竟然釀成這麼大的風暴,委實不可思議。不過仔細想想,又覺得這句話會釀成風暴是有其可以理解的原因,且比起中國人來,泰國和柬埔寨的人民還是很理性,很愛好和平的。

 高棉古稱「真臘」,吳哥窟的意思是「寺廟之城」的意思,它是真臘王蘇耶跋摩二世於西元一一一二年為尊奉毗濕奴神所建,共用了三十多年才完成。吳哥窟即是「吳哥王朝」的首都,位於洞里薩湖的北岸。真臘的國勢在西元十二世紀時達於鼎盛,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國家,領有今日的越南南部、寮國、泰國、馬來半島與緬甸的一部份,幾乎涵蓋整個中南半島。泰國主要民族泰人的祖先當時也曾淪為吳哥王朝的子民。西元一二三八年,原為真臘國王駙馬的膺沙羅鐵在清邁以南地區建立「素可泰」王國,即中國史籍所稱的「暹羅」。十三世紀末素可泰大軍首度攻陷吳哥都城。十四世紀中期暹羅三度洗劫吳哥城。

 一四三四年真臘被迫遷都至洞里薩湖南方的金邊,舊都吳哥從此荒蕪。一五九四年真臘淪為暹羅附庸。一九○七年泰國與法國簽定條約,把吳哥窟割給法國殖民地之柬埔寨。第二次大戰期間泰國曾擁有吳哥窟數年,一九四七年泰國把吳哥窟所在的暹粒省歸還柬埔寨,直至現在。從吳哥窟是真臘人所建立的歷史事實、隨後的歷史演變、及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曾就吳哥窟的所有權做出歸屬柬埔寨的判決看來,吳哥窟屬柬埔寨所有應無疑義,泰國只是曾經擁有它而已,並不是吳哥窟的真正主人。

 台灣的情形與吳哥窟有點相像。台灣在明朝末年以前並不屬於中國,當時的台灣是屬於原住民的台灣。例證之一是西元一六二二年荷蘭人再度攻打澎湖時,明廷雖然不願意澎湖落入荷蘭人之手,卻願意讓荷蘭人據有台員(今之安平)而不加干涉,因為「台員不屬於大明」。此後荷蘭人據台數十年,明廷也確實未曾出一兵一卒將荷蘭人趕走。例證之二是雍正即位之初曾下詔文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即康熙帝)神武遠屆,拓入版圖」。可見台灣是在施琅率清軍攻克鄭氏王朝後才歸入中國版圖,直到清國因甲午戰敗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為止,之前並非中國版圖。如果曾經據有台灣的一部份或全部就可以聲稱台灣是它的一部份,則荷蘭、西班牙、日本等國是否也有權聲稱台灣是它們的一部份?它們是台灣的祖國?泰國女星蘇瓦娜的那句話「吳哥窟原本屬於泰國」和中國當局一再重申的「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說法很相似,企圖可能也很相似。

 不過蘇瓦娜那句話只引起一兩天的緊張而已,但中國「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說法卻造成數十年來的台海緊張,且台海風雲在短期內毫無落幕的跡象,誰說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人?中華民族是講理的民族?曾經擁有並不表示能夠永遠擁有。如果對岸的中國當局能體認這點,不再對台灣威逼利誘,則兩岸和平即刻來臨,就像泰柬兩國最後化干戈為玉帛一般,豈非美事一樁?(作者郭正典╱台北榮總教研部研究員,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