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09 自由時報

副總統呂秀蓮(右)親臨南瀛文化巡禮之旅活動專題演講,參加的青年學子,在T恤上合力完成台灣島形的簽名,由李友會全國總會長黃崑虎代表致贈。 |
〔記者吳俊鋒╱大內報導〕副總統呂秀蓮昨天在南瀛文化巡禮之旅活動專題演講時,引述多項優越的統計數據,重申台灣雖小,經濟實力卻世界有目共睹,「胡椒若要辣,不需大粒」,呼籲大家放眼全球,不必非得投資對岸不可,以世界的角度去看台灣,不能迷失在中國裡。
呂副總統也強調,今年六月將推動成立民主太平洋聯盟,會邀集太平洋沿岸的民主國家,包含亞太、北美、中美與南美等的代表來台,分享人權民主、科技發展的台灣經驗,讓融合台灣精神、價值及經驗的柔性國力,成為二十一世紀太平洋地區的文明搖籃。
呂副總統於昨天下午兩點三十分許抵達南縣走馬瀨農場,參加由李登輝之友會全國總會所主辦的關懷台灣本土-南瀛文化巡禮之旅活動,以「人與土地-講古台灣」為題,進行演講。
呂副總統引述統計數據,指稱對岸的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四倍,土地是台灣的兩百六十七倍,但中國的經濟總產值卻才是台灣的三倍,台灣的外匯存底全球第三,高科技產業有十四項是世界第一,四十項世界前三名。她強調,胡椒要辣,不需大粒;小而美,柔弱勝剛強,經濟實力,正是台灣的優勢。
呂副總統批評,目前一片中國熱,大家以錦繡江山來形容對岸,台商拚命跑去投資,已多達一千六百億到兩千億美元投資到大陸,極力幫中國開發的結果,讓台灣的外匯存底從世界第二,滑落至第三。
呂副總統說,台灣人的「貢獻」,卻換來國家元首走不出國門,各國害怕北京不高興,紛紛婉拒她與總統陳水扁的參訪,台灣不能加入聯合國,外交推展不易,若非中國的打壓,台灣全球化評定的名次,還會再提升。
呂副總統還表示,若非中國五十年來都不願放棄武力進犯,台灣就不需花大錢在國防預算上,目前大陸東南沿海飛彈部署已超過四百枚,這是可愛祖國或友善鄰居應有的作為嗎?「我們將高科技移往大陸,人家卻把飛彈對準台灣」,台灣何去何從,值得深思。
呂副總統也指出,現在沒有族群問題,沒有所謂誰是芋仔、誰是番薯,不管先來後到,都是新台灣人。其實目前台灣境內有十萬名外籍新娘,大陸新娘也有十八萬名,新的族群問題,才剛浮現。
呂副總統認為,在全球化之下,台灣是地球的一村,台灣人就是世界公民,沒有本省、外省之分,只有本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
呂副總統強調,要從海洋國家的視野來看台灣,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十七世紀的荷蘭,靠著海洋,征服世界各地,荷蘭能,台灣也一定能,要用更寬廣的角度,為台灣找新的出路,「只想著中國會被噎死」。
呂副總統也舉馬關條約與舊金山和約為例,從歷史事實的層面看待台灣,講出大陸與台灣「神聖不可分割」,若非歷史白痴,就是故意說謊;她也勉勵與會的青年朋友,愛台灣不是口號,而是與生俱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