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8 自由時報
◎張旭成
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赴美國參加美台商會主辦的軍事工業會議,並與主管台灣事務的國防部與國務院官員會談。去年三月國防部長湯曜明首次參加同樣會議,並與美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ofowitz博士進行戰略對話,是兩國國防合作的重大里程碑。
布希政府關心台灣的安全 ,並不斷重申堅定支持台灣民選政府的決心;布希總統曾公開表示美國將會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衛,強化防衛力量以抵禦中國的軍事威脅。可是半年來,美國國安會、國務院與國防部官員不斷提醒台灣的訪客,台灣須全力維護本身的安全,不能過度依賴美國的干預,大部分問題都需要台灣自己去克服。美國官員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快速增加,而台灣似乎缺少迫切感(sense
of urgency),國防預算逐年減少,國防與軍事改革緩慢,未盡力強化防禦力量,迭有怨言。參加美國華府祈禱早餐會的成員,在拜訪美國官員時聽到這些話,陳肇敏副部長也會聽到
這些話。
台灣國防的困境來自中國擴軍黷武,與極力在國際間孤立台灣,但美國官員並不諱言台灣軍事觀念保守被動、官僚體系效率低落,以及台灣經濟資源有限,才是大問題。
中國近年來持續向前蘇聯國家(尤 其是俄羅斯)採購武器與軍事科技,加速北京的軍事現代化,對解放軍使用武力的能力有重要的影響,造成兩岸軍事力量的失衡,由「對峙」轉變成為「敵大我小」,已明顯威脅台灣的安全。在二○○二年七月美國防部「中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中,就明確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就是為台海未來軍事衝突做準備;中國一旦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將採取先制式奇襲戰術,以有效阻止美國的介入與支援台灣。其次,北京自從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更變本加厲在國際社會圍堵與孤立台灣,百般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更
限制了台灣的軍購及與各國在軍事科技、思想上的交流,直接阻礙了台灣軍備的現代化。
另一方面,美國官員坦白指出軍方的保守心態就是台灣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軍事思維方面,美國官員指出,台灣軍方內部的保守勢力,長久以來習慣了以中國式觀點看待兩岸事務,誤信有形力量多寡是支配台海均勢的因素,台灣既然無力與中國進行漫無止境的軍事競賽,有些人竟然認為對中國表達「善意」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好戰略。美國官員認為台灣國防政策的規劃要有新思維,知己知彼,不可先入為主,應充分了解與分析敵情,揚棄共軍大規模登陸的落伍攻台想定,改以反飛彈、防空制海為主,強化承受第一擊的能力,並發展嚇阻(攻擊)性武器。
軍方所面臨的另一個課題是如何與文人政府密切合作。在民主國家軍隊國家化、接受國會監督,是天經地義的事,文人領軍也是民主政治的常態。在台灣軍方一些保守人士對於文人領軍的觀念與實踐存有疑慮與誤會,雖不敢公開反抗,但卻消極抵抗,陽奉陰違。美國官員指出,軍事部門必須加強與政府其他部會的互動與了解,軍文才能合作無間。
台灣近年來國防預算比率逐年下降,相對的中國卻是年年擴編。新政府成立後,中國加強軍事現代化,對台威脅日增,但是在野黨處處杯葛,刪減國防經費;例如國內有某具軍方背景的立法委員就極力反對購買紀德艦,憂慮會「打破三十年以來『和平、穩定』的戰略」。美國官員對台灣多次洩漏雙方國防合作的機密,深感不滿,認為這不但破壞雙方的互信,也增加未來合作的難度。
為了克服上述台灣軍事所面臨的挑戰,美國認為台灣的當務之急在於凝聚軍民士氣。由於中國對台發動焦土戰爭的機率不高,而是以發動資訊戰、導彈攻擊重要軍事設施,或者封鎖台灣對外交通航線為主,「攻心為上」,讓台灣人失去鬥志,脅迫台灣投降,更利用親中媒體統戰招降;如何強化民心士氣,將是台灣對抗中國威脅的要務。
面對解放軍的快速現代化與高科技戰爭的實力,美國官員認為台灣軍方應該有新戰略思考,應放棄不切實際的落伍觀念,構思有效的防衛計畫。台灣也必須增加國防政策與決策過程的透明化,接受國會與外界的檢視與辯論,才可以增加民間對國防策略的認同與支持。美國官員強調,台灣必須加速國防改革,認真落實國防二法─不但文人領軍,最重要的是國防決策過程中要廣納文人的參與,融入社會各階層的意見。
我們希望我國國防部虛心檢討,對友人的善意批評與建議不要當耳邊風,因為這有關台灣的安全及兩千三百萬人的存亡。(作者張旭成╱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