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6 自由時報
正當宣稱繼承前總統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準備以「和平繁榮政策」與北韓和平對話的南韓總統盧武鉉就職前夕,北韓卻突如其來進行飛彈射擊。北韓廿四日發射一枚地對海反艦飛彈,落點是在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東海」(即日本海)國際海域內,不但引爆了中東之外第二個國際地緣政治的危機,導致亞洲股市重挫,石油、黃金價格上漲,對於一向主張與美國保持距離,堅持和平路線的盧武鉉而言,更是一大諷刺。北韓的飛彈試射,既宣告前總統金大中陽光政策的破產,也預示著盧武鉉和平繁榮政策還未上場就已胎死腹中。
南韓自金大中就任總統後,對北韓採取陽光政策,希望透過和平共存與交流以及經濟援助,使北韓揚棄鎖國作風,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建立東亞和平穩定的新秩序。此一政策實施初期,固然稍見成效,促成平壤南北高峰會的舉行,金大中並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北韓是一個舉世少見封閉的共產國家,政治專制,經濟落後,國家的行為模式難以預測,南韓一味示好,並不能稍改北韓窮兵黷武的野心。而且,北韓一直未能擺脫貧窮與飢荒,導致其領導人鋌而走險,以擴張軍備,發展核武,做為與國際社會討價還價的籌碼。特別是核武計畫,已使北韓被美國布希政府列為「邪惡軸心」,朝鮮半島乃成了東北亞地緣政治高風險的地區。最近,美伊情勢緊張,北韓藉機挑釁,不僅宣布退出「禁止核武擴散條約」,啟動寧邊核子反應爐,更在南韓新總統就職前夕,不但一架米格十九型戰機廿日飛進南韓海界,又進行了這次飛彈試射。
事實上,北韓此次試射的是短程戰術飛彈,威脅性並不大,但其選擇在美伊戰事一觸即發與南韓新總統就職的敏感時刻,意味著北韓並不認同南北和平共存與交流的政策,因此儘管南韓總統盧武鉉在就職演說中仍強調新政府將與北韓積極交往,建立雙方更平等和互惠關係,但北韓顯然並不領情。從金大中到盧武鉉,南韓的北方政策已經深陷一廂情願的泥淖而無法自拔。而南韓所面臨的情勢正是台灣的一面鏡子。而政府的反應還算靈敏,陳水扁總統昨日立即強調,北韓在南韓總統就職之際發射飛彈進入日本海國際海域,「這是非常大的挑釁」,而中國大陸在江西、福建沿海部署超過四百枚導彈,「更是有針對性的」,因此他認為台灣、日本以及大韓民國都應該對美國所提出的飛彈防禦系統(TMD)做出具體積極回應。陳總統並且駁斥外界有關台灣把自我防衛責任「推給美國」的傳聞,表示面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台灣必須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絕對不會把如此重大的責任推給美國。
朝鮮半島情勢與兩岸關係非常類似。北韓對南韓的威脅不斷,而中國對台灣亦是文攻武嚇,從不手軟。以飛彈試射而言,中國在一九九五、九六年間,趁著台灣首次總統民選之際,也對台灣進行了三次飛彈演習,其對亞洲和平所造成的威脅,絕不下於此次北韓的飛彈試射。而中國在飛彈試射未能讓台灣人民屈服後,仍未放棄飛彈恫嚇的伎倆,美國國防部台灣課官員石明凱日前公開指出,中國瞄準台灣的彈道飛彈每年增加至少七十五枚,其對準台灣的彈道飛彈在二○○五年前可能增加至六百枚,「台灣面臨世界上最恫嚇人的傳統彈道飛彈威脅」。南北韓只在初步交往階段,南韓對北韓的實質援助並不大,北韓以飛彈恫嚇南韓,其動機猶可理解,但是台灣對中國,可謂仁至義盡,千億美元台資、數萬家台商、每年三、四百萬人次的觀光客,資金、技術、人才流向中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居功厥偉,卻反遭粗暴的武力恫嚇,可見中國雖然歷經改革開放,但野蠻的本質實際上遠超過北韓。而面對如此野蠻的國家,積極交往的政策有用嗎?
陳總統表示台灣不會將防衛責任推給美國,這固然表現了台灣負責任的態度,但是追根究柢,今日台灣之所以面臨愈來愈大的武力威脅,平心而論,不能不說是「自作孽」所致。台灣十幾年來,出現三波企業西進潮,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台商密佈於中國最發達的六大經濟區塊,如今中國出口的電子產品中約七成是台商所製造,可見沒有台商的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不可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然而,台灣所得到的回報是什麼?是中國以經濟發展累積的財富擴張軍備,台商投資愈多,它對準台灣的飛彈就愈多。可悲的是,卻有愈來愈多的人,主張三通直航不可避免,支持八吋晶圓廠登陸,而政府的立場也逐漸妥協於統派媒體政客與台商的壓力,而走上拚開放之路。
其實,即使沒有北韓試射飛彈的挑釁,長期面對中國武力威脅的台灣也應該可以體悟自處之道,不致盲目的走上西進的道路。而今,台灣要做好自我防衛,除了購買高性能武器,加強軍隊的訓練外,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在於有效防止企業西進。如果台商不扮演中國經濟發展推手的角色,能夠根留台灣,兩岸形勢就不會彼長我消,則中國威脅何足論哉,台灣的安全當可確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