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7 自由時報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廿五日報導〕美國國防官員廿五日指出,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亞太安全首席主任邰瑪莉(Mary Tighe)三月訪台時,將帶著工程師和飛彈防禦署的專家,協助台灣確認需要優先保護的政、軍、經資產,以使台灣在遭遇中國飛彈攻擊時,這些目標有更佳的存活率,台灣人民的信心不會因此動搖。
美台官員證實,邰瑪莉將於三月中成行,如果美台高層官員互訪順利,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助理部長勞理斯訪台,將是下個可望突破的禁忌。受到美國現行政策限制,曾經在就任前多次訪台的勞理斯不能在任上到台灣,但美國防部的政策檢討有意放寬這項限制。柯林頓總統時代,國防部亞太副助理部長坎貝爾曾於台海危機時秘密訪台,但美台至今不願公開承認。
美台官員都強調,邰瑪莉此行在討論台灣飛彈防禦需求,並不是強迫台灣買武器,她的訪問有利兩國的國防合作,也是台灣方面企盼的。
美方官員表示,面對中國飛彈威脅,台灣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反制和截擊能力,美國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同意出售兩套愛國者飛彈的地面發射系統給台灣,以便部署在台中和高雄地區,但台灣嫌價錢太高且愛國者三型飛彈還不成熟,所以台灣不但至今沒有要求採購愛國者三型飛彈,連這兩套地面發射系統也未採購。
官員表示,台灣對於去年愛國者三型飛彈測試失敗產生觀望心態,但這個問題已經克服,且美國也開始部署愛國者三型飛彈了,台灣應該嚴肅考慮。美國官員表示,至多兩枚愛國者三型飛彈即可成功攔截一枚入侵的飛彈,對台灣有很高的投資效益,而且以色列在顧忌北京壓力下,不太可能出售箭式飛彈給台灣,因此愛國者三型飛彈應是台灣最佳的選擇。
不過美國官員也坦承,即使台灣部署有限的飛彈防禦系統,還是不可能成功攔截所有的飛彈,所以台灣需要決定哪些是必須保護的資產。同時台灣需要加強消極防禦,建造掩體和防空壕。這些都是邰瑪莉此行與台灣討論的重點,至於台灣的C4ISR和反潛作戰能力也包括在內。官員表示,美國要到二○○四年才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台灣現在沒有飛彈防禦能力不足為奇,但不能遲遲不採取行動因應。
台灣防空戰力 美軍憂心
〔記者吳明杰/台北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亞太安全首席主任邰瑪莉將於下月初訪台,討論有關台灣飛彈防禦事宜,隨行官員並將協助評估國軍反飛彈能力。據了解,美軍在民國八十八年就曾來台針對國軍整體防空需求進行評估,並於隔年向國防部進行簡報,評估結果對於國軍承受共軍導彈第一擊的能力頗為擔憂,軍方也已參考美方建議陸續強化各項防衛能力。
據指出,美方上次來台評估後向軍方提出多項建議,並成立一支機動小組協助國軍進行防空作戰準則修訂和作戰訓練,當時美軍認為我空軍基地的防空能力不佳,憂心國軍可能難以承受共軍的第一擊,特別要求軍方加強疏散、偽裝等措施,降低受創的程度。
美軍上次來台是應當時國防部長唐飛要求,針對我國空防需求進行評估,面向相當廣泛,美軍認為我空軍基地無論在抗炸與雷達防護都需要加強,在第一擊的打擊下存活率不合格。
軍方官員說,反飛彈能力的籌建是國軍目前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以現在空軍基地的防空能力,對付共軍戰機的進襲仍然遊刃有餘,但面對各式飛彈進襲,將因反飛彈能力的不足而有所損傷,對於這類可能打擊,國軍積極建構地下設施、分散裝備以及疏散計畫,有把握挺住共軍第一波的攻擊,並立即展開反擊,美方這次來台評估結果應會有所不同。
軍方也強調,戰事的爆發不可能是突然發生,以現代監偵能力的精進,戰爭準備期間的飛彈進駐、飛機轉場還有大規模部隊集結,都會露出蛛絲馬跡,我方同樣也會積極因應,在現代科技下,不太可能出現毫無防備的奇襲。
在雷達設施方面,軍方也已經研製採購電子誘標防護系統,廣泛部署於各型對空雷達,對於雷達陣地遭到攻擊的承受力,軍方認為不應該僅計算反飛彈系統的攔截力,包括來襲飛彈的精準度、數量和再裝填能力,以及我方的快速修復能力,都足以影響飛彈造成損害的程度。
官員表示,軍方已著手改善機場的抗炸程度,過去機場設施的抗炸能力大多仍沿襲舊有五百磅到一千一百磅的標準,面對現代的新型彈藥,不僅貫穿力和破壞力都遠高於這個標準,更要面臨舊有設施老化的易毀性,已經針對共軍武器研發的程度,進行機場設施以及飛彈陣地的抗炸強化工程,最低的抗炸標準為二千二百磅,重要設施的強化更是不在此限。
此外,有鑒於跑道修復能力為國軍進行反擊作戰的重要依賴,已陸續採購跑道快速搶修包,將在今年度全部籌補完畢,可提升搶修速度,儘速恢復機場的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