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15
台灣不能成為中國竊取管制技術的漏洞

 

2003.03.07 自由時報

 根據中國國務院財政部長在全國人大的預算報告,今年中國的國防支出為一八五三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九點六%。最近六年,中國的國防支出連續大幅增加,從一九九八年開始至今,分別是九○九億九千萬元、一○四六億五千萬元、一二○五億元、一四一○億四百萬元、一六六二億四百萬元,以及今年的一八五三億元。按照往例,中國還有龐大的軍事經費按下不表,絕非官方公佈的數字而已。

 中國積極擴張軍備,一方面是針對台灣,一方面則是要追求區域霸權地位。中國軍費得以連年增加,表面上是拜經濟成長之賜,但實際情形也未必全然如此。根據同樣的報告,中國今年的財政收入預計為二兆五○一億元,財政支出則為二兆三六九九億元,預算赤字達三一九八億元。由此可見,儘管預算赤字相當高,中國依舊將鉅額經費用在擴張軍備,而不是將經濟成長的成果讓中國人民分享,這與過去的「只要原子,不要褲子」沒什麼兩樣。

 中國不斷擴張軍備,台灣所受的威脅自然也跟著上升,除了海空先進武器值得注意,瞄準台灣的四百餘枚飛彈更是台灣的心腹大患。至於中國違反國際武器輸出協議,暗中協助「流氓國家」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形成包括東北亞、中東等地區的亂源。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既要做好充分的防禦準備,也要提防產業、資金、技術或人才流往中國,變相協助中國獲得國際管制的技術,因而提升其軍事現代化的能力,甚至危害國際和平與區域穩定。

 然而,我們的朝野人士顯然對此缺乏警覺。近年來,在朝野推動積極開放之下,連科技產業也紛紛前往中國投資。科技產業除了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有意無意之間也可能讓中國取得若干技術,運用在武器的研發上面。最令人擔心的是,朝野主張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所考慮到的只是短暫的商業利益,而忽視八吋晶圓的技術管制。正因如此,所謂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一事,引起美國政府方面的高度關切,擔心某些美國對中國輸出管制的技術,會從台灣這個漏洞流往中國。

 最近,美國波音飛機公司和休斯電子公司(通用電機的子公司),因為未經核准擅自出口有關技術到中國,遭美國政府罰款三二○○萬美元。這兩家公司受罰之後也承認,他們的作為幫助中國或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產生負面的衝擊。多年來,美國有些大型企業急於爭搶中國市場,中國則往往利用他們有求於中國的機會,要求他們給予美國政府所不允許的技術協助。例如,休斯電子公司協助中國探查一九九五、九六年兩次飛彈試射失敗的原因。假使業者只顧商業利益,不惜將管制技術提供中國,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由此一例也足以看出,朝野如果一味積極開放中國投資,對技術流失完全置之不顧,早晚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試想,美國對中國管制的技術,若由台灣流往中國,未來美國還願將技術移轉台灣嗎?如果相關技術流往中國,被拿來運用在武器研發,甚至反過頭來對付台灣,豈不是自作自受?退一步來說,包括八吋晶圓等技術流往中國,協助中國建立產業群聚效應,威脅台灣的優勢產業地位,豈不是因小失大?而就像波音、休斯的情形,晶圓業者到中國投資,一旦資金到位、工廠投產,事事有求於中國的時候,以更高的技術換取政治服務,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在朝野拚開放之下,台灣已經逐漸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深值注意。一方面,產業、資金出走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政府財政能力也因此下降,影響所及,連購買防禦性武器都備感吃力,令美國政府大為緊張。另一方面,中國因為台灣技術、資金的挹注,經濟持續成長,足以大力推動軍事現代化,從而使台灣面臨更大的武嚇陰影。現在,中國在二○○五年取得台海軍力優勢的目標下,加強對台灣進行經濟統戰,有些人竟因此更加賣力鼓吹以開放換取和平的主張。按照這種發展趨勢,不久之後台灣恐怕從產業到就業、從經濟到主權,都會變成一無所有。

 美國司法部日前宣布,兩名來自台灣的男子,因企圖出口列入管制的軍品和武器到伊朗,已依武器出口管制法和對伊朗禁運的規定起訴。在武器、技術的輸出管制方面,美國政府算是執行較為嚴格的國家,但是波音、休斯等違法的情形仍在所難免,可見此事絲毫不可掉以輕心。反觀國內,對技術輸出缺乏足夠的管制,連「科技保護法」都未完成立法,朝野就忙著為八吋晶圓登陸大開方便之門。中國張開血盆大口,對台灣軍事、外交、經濟多管齊下,吸乾、併吞台灣的企圖舉世皆知,為什麼朝野還這麼麻木不仁,硬要把台灣送往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