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05自由時報
☉沈 潔
自命為蔣經國繼承人,結果被蔣經國貶放巴拉圭的老軍頭王昇,口出狂言「要揍那個人」─李登輝。
專拉台灣地方角頭參選以保國民黨政權的國民黨老黨棍關中,隨他主子連戰臉色改變,也要迎逢宋楚瑜的臉色,並祭出老國民黨的大刀,要「打倒李登輝舊勢力」。
連戰靠李登輝力排眾議,扶植成接班人地位,自己無能、不爭氣,大選拿下「殿軍」,竟然不知反省,反而無情無義地指責「那個人」把國民黨弄垮。
為讓大陸籍政治人物能融入台灣社會,進行公平競爭,李登輝不惜當掉吳伯雄,而推宋楚瑜競選省長。現在宋某人也是咬牙切齒,口出惡言,以打李為能事。
當然,出面打李的還有幾個無知無識,或奉命行事的台灣人。但總的來看,這幾個打李大將有幾個共同特色:他們都是戰後從大陸來的移民;他們都是國民黨戒嚴統治台灣的殖民勢力;除王昇外,他們都在李登輝主政時擔任要職。
李登輝並沒有虧待他們,他們自己選不上是自己無能。李登輝在一九九六年參選時,同樣受到國民黨分裂者林洋港與郝柏村的挑戰,但他得到百分之五十四的支持。連戰除怪自己不是貨,還能怪誰?
但是,李登輝已經退休,他並不是二○○四年大選的候選人,為什麼這些人對打李有特別濃厚的興趣?這些在所謂「中國文化」醬缸泡黑的政客並非老人癡呆,他們要打李,目的在打李登輝代表的台灣意識,打李登輝代表的本土勢力。打李登輝是在侮辱台灣人民。
說穿了,台灣有兩股勢力在鬥爭,一股是以老國民黨殖民統治階級為主,企圖反撲本土化,打敗本土政權的中國意識勢力。這些人有所謂新的七老八老,和連、宋周圍那些不知道台灣人在想什麼的權貴政客。另一股就是李登輝所代表的台灣意識勢力,這一股勢力包括執政的民進黨,廣泛覺醒的台灣知識份子和選民,而最有號召力的精神領袖是李登輝,因此,中國意識勢力便選擇李登輝為目標。
大中國意識的統派政客不敢明說,但他們打李登輝就是對台灣意識挑戰,他們想藉打李登輝,把台灣意識打壓下去,讓中國意識抬頭。把台灣意識打下去,對他們這些舊殖民統治階級的復辟有幫助,而他們一旦復辟成功,必然加緊把台灣的主權出賣,搞他們大中國主義意識的所謂「統一」。
這些戰後才來台灣的舊殖民階級,未經人民同意,以少數統治台灣的多數人民,他們欺負台灣人民善良、包容,不願見台灣社會有族群裂痕,動輒便把台灣意識打為「煽動族群」,他們反對「族群對立」。但他們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他們打李登輝就是搞族群動員,搞分化台灣族群,他們搞「一個中國」就是要出賣台灣族群。
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兩股勢力的分佈,並不是以族群為分野,大陸族群有具強烈台灣意識者,而台灣族群也有具大中國意識者。但一般而言,大部分台灣族群的台灣意識比較強,中國意識比較弱,而大部分大陸族群的中國意識比較強,台灣意識比較弱。兩股勢力在政治上的競爭,毫無疑問有族群的色彩。
大陸籍的投票行為,便帶明顯族群取向,這些少數族群投票趨向一致支持中國意識勢力。當然,他們為自己族群的政治利益,沒有人能要求他們不要做族群選項的投票行為。
但這些人知道他們是少數族群,光靠自己族群團結一致的票,還不能贏得選舉,於是便要想辦法分化台灣族群,並以「可能製造社會不安」來恐嚇台灣族群。
這是最惡質的中國文化:他們可以搞族群,別人不能搞族群;只有他們可以當政,別人不能當政。
李登輝強調台灣意識,希望大陸族群融入台灣社會,認同台灣,在民主體制下公平競爭,這絕對談不上族群問題。李登輝的台灣意識主張,不但不是「舊勢力」,而是要台灣人民覺醒,向中國意識舊殖民統治勢力反撲說「不」的新勢力。
在大陸人壟斷的殖民政權統治下,台灣意識被徹底壓制,毒化的殖民教育把許多「很會讀書」的台灣人教導成失去自我、失去台灣人信心的「支那人」。這情形在大陸籍人口較集中的台北市最嚴重,南部則台灣意識愈強。
身為當政者的陳水扁不便尖銳地強調台灣意識,批判大陸族群的偏頗態度,致要台灣人民「開動腦筋」的台灣意識啟蒙運動,責任便落在有使命感的李登輝頭上。中國意識勢力心知肚明,台灣意識覺醒,台灣族群覺醒,他們復辟便無望。因此,他們要打李以壓制台灣意識。
老實的台灣人民可能上中國意識勢力的當,擔心兩股勢力大對決,會影響台灣社會安定。在這一方面,台灣人可以學一點中國文化的狡猾:你可以堅持台灣意識,但並不一定要去跟中國意識族群對立,爭得面紅耳赤,只要自己「心頭拿乎在」,你的一票就是打敗舊殖民勢力反撲的最佳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