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1 自由時報
☉王明仁
數週以來,阿扁的「拚經濟」與南部縣市的「拚建機場」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然而二者之間的關聯,恐非一般人所能瞭解。
光電產業是台灣新興產業,更是台灣未來製造業的希望,且群聚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形成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南科民國九十一年的產值為一千零三十一億元,成長以倍數計算,預計民國九十四年完成第一期開發,產值將高達九千億新台幣。緊鄰的二期基地,預計於九十九年開發完成,預估產值可達五千億元。如此重要的生產製造基地,若無有效的實體運輸,則產業供應鏈容易受影響而喪失產能,及失去全球的優勢與競爭力。
過去數年,拜網際網路與國際航空快遞服務業興起所賜,全球消費者取得資訊產品的時間已從五天縮短為三天再縮短為二天。全球主要資訊產品供應商為能在激烈競爭中取得商機,即不斷要求製造廠商調整供應鏈。為能趕上國際潮流,國內業者必需努力加強整合物流、金流與資訊流,亦即供應鏈管理,以強化國際貿易的競爭力。因此如何提升航空貨物運輸基礎建設競爭優勢,即成為台灣發展「全球運籌計畫」的重要課題。
多年來亞太地區各國正積極尋求一個超級空運中心(Super Hub),而台灣之地理位置,以國際航空運輸業而言,不但居於亞太地區重要樞紐,同時亦是東南亞與北美航線必經的門戶之門戶(Gateway)。日本曾於年前企圖建立一個超級空運中心,因其地理位置偏東北以及土地取得困難而作罷。韓國仁川機場也受地理位置之限制,只能成為東北亞轉運中心,香港赤角為填海造地興建,規模無法擴大且成本也高。只有台灣與上海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實現超級空運中心之理想。然而面對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之快速變遷,新政府要爭取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之構想,若在兩三年內無法完成基礎建設,地域之優勢性恐將為他國取代。
台灣的中正國際機場為符合未來新型航機所需四千公尺跑道,正面臨著擴建及所需土地取得等難題,其第三跑道之興建,與兩條現有跑道的延伸計劃,皆遭到地方勢力阻撓。多年來周邊土地無法有效管制,以致鄰近高樓建物林立,近年來正面臨著地方提出夜間宵禁的危機。高雄小港機場的條件更不足,除腹地不足及現有跑道延伸困難之外,現有夜間宵禁問題,已經使得國際物流投資廠商在瞭解實情之後撤資退出高雄航空貨運園區計劃。此夜間宵禁的問題,也造成許多中南部地區的產品必須南貨北運,許多製造廠商因考慮其產品供應鏈之時效,也就是航空運輸問題,而以在北部設廠為優先考量。其原因乃是台灣南部地區缺乏一個能夠二十四小時起降的機場。
台商資訊產業者在大陸的生產鏈,主要集中在江蘇的蘇州和昆山,由於上海浦東機場國際航空貨運作業流程的不暢順,江蘇省政府在短短幾個月內反映出台商高科技業者的需求,而決定在相城以東附近,位於蘇州和昆山之間,距離兩地各約四十公里處,興建一座新的「貨運機場」,預定在二○○四年底完工啟用。
七股「洲際物流運籌機場」,也即是「貨運機場」,不但可以解決台南科學園區光電產品與南部農漁牧產品的實體物流運輸問題;同時亦可避免未來新型航機無法在台灣現有機場起降,而造成民航空運被「邊緣化」之問題。此問題對台灣經濟發展打擊之大,影響層面之深遠,其後果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加上緊鄰機場現有一千公頃以上之公有土地,可立即開發為「自由貿易區」,更是台灣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希望。
據筆者的瞭解,七股地區興建機場,其場址地質、空域飛安、環境噪音、甚至野鳥及生態保護等問題,經研究分析後皆是可以立即解決的課題。在政府財政吃緊的現實情況下,本計劃只須政府依法撥用土地,其它有關資金與招商等後續作業,皆可由地方及民間出資興建營運。台灣除了擁有極佳的空運地理位置,及在全球資訊、光電產業供應鏈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外,政治上的民主與法治,經濟上的全球化與自由化,更是中國大陸所欠缺,也正是台灣優於上海的條件。
因此七股機場是「經濟建設」而非「交通建設」,是台灣經濟發展與就業率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之重要指標。中央政府以及地方首長應以台灣經濟發展為考量,摒除本位主義,尊重專業的決定。推動七股成為「洲際物流運籌機場」及「自由貿易區」,全力提升台灣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才是全民之福。(作者王明仁╱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