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45
落葉不歸根,落地不生根!

 

2003.03.15 自由時報

☉許登崑

 在台灣,我們是從一九四五年後陸續來台的新移民,五十多年來,和其他族群的差異性,經由長期的相處以及通婚等因素,已經日漸縮減。表面上和早住民已無啥差異,然而在思維、在認同情感上的矛盾,仍有早住民難以深層體會的一面!在台灣,原本就是一個移民社會,四大族群中,除了原住民外,福佬人、客家人、新住民(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外省人)多是由中國移民來台的。不同的是:福佬人、客家人的祖先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而毫不眷戀的從中國移民到台灣,自始,即作「落地生根」的打算!一切的思緒、一切的行為,莫不以改善新家園的生活環境為唯一考量。後代子孫的歷史記憶自然也就以台灣為唯一的主體了。而新住民到目前為止,不過是第一代到第三代而已,我們和其他族群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是非自願性的移民,換句話說,第一代的新住民是懷著心不甘、情不願的心情來到台灣,因而日日夜夜都在思念著故國家園。總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衣錦還鄉!這份思緒自然而然地感染到第二代、第三代,所以整個族群的歷史記憶,至今仍然以中國為主體,自我定位為「中國人」幾乎是大家共同的思維!「落葉歸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共同的情懷!

 時至今日,因時空環境的轉換,幾乎所有的新住民,都面臨著「落葉歸根」以及「落地生根」的抉擇!無可否認,多數的新住民仍然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夠「落葉歸根」!然而,自八○年代開放探親後,多少人抱著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心情回到他們的故鄉,誰知道,「山河依舊在,景色已全非」!乘興而去,卻懷著落寞的心情敗興而返!現實上的「故鄉」已經徹底粉碎了他們心目中的故鄉!「落葉歸根」的情懷,終究敵不過現實生活上的考量!絕大多數的新住民就這麼心不甘、情不願過著:在情感上憧憬著「落葉歸根」;在現實上,選擇「落地生根」,充滿矛盾情結的生活!像筆者自始即選擇「落地生根」的新住民,畢竟是少數!然而,無論如何,這矛盾情結,在人面臨大限之後,終將因入土而得以安息,惱人的問題也因而獲致解決。

 前些日子,看到立法委員章孝嚴「認祖歸宗」的新聞,猛然驚覺,在高度文明、自由、民主的台灣竟然仍存在著這麼殘忍的事實:一對父子死後多年至今,既不能「落葉歸根」,又不能「落地生根」!換句話來說,就是至今仍然無法「入土為安」!更令人驚悚的是:面對如此殘酷的事實,大家竟然習以為常而不以為意!包括為人子、為人孫的章孝嚴!

 在此,不禁要提醒一下章先生: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不應該讓這殘酷的事實,繼續存在下去!就風水而言,「蔭屍」會對後代產生不良的影響!當然,許多人會認為:「風水之說,乃無稽之談」。話雖如此,然而,如果想想眾多兄弟的命運:孝文、孝武、孝勇、孝慈皆英年早逝,真有把握能成為唯一的例外嗎?

 也許您會說:「祖父及父親是屬於國人共有的,不是屬於我章孝嚴個人所能獨占的」。請您認清一件事實:即使是全體國人皆感念的偉人,逝世之後都不宜做如此處置!更何況你的先人是極富爭議性的人物,有人感念、有人痛恨。在許多國人口中,「臭頭仔廟」已成為「中正紀念堂」的代名詞!這個事實,相信您也早就知道!難道您對自己的祖父、父親的遺體時時刻刻都要面臨遭人辱罵的待遇,不覺得心疼嗎?要知道,這可是另一種形式的鞭屍呢!

 在武俠小說裡,當一個人痛恨對方到「殺他不足以洩恨」時,往往會喊出:「讓你死無葬身之地」!如今的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這些年來豈不正是受到如此的待遇?在此誠摯的呼籲章先生:無論您的先人期望「落葉歸根」,作個「中國魂」;或是期望「落地生根」,作個「台灣魂」!就人道的考量,都應立即擇地遷葬,好令其「入土為安」!您既已「認祖歸宗」,就應善盡為人子、為人孫的孝道,讓您的祖父、讓您的父親,早日「入土為安」,以化解蔣家後代的陰霾!否則,「認祖歸宗」又有啥意義呢?(作者許登崑╱「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