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7 自由時報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前天在世界台灣人大會致詞指出,台灣不是中國,台灣就是台灣,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認同台灣的第一步,就是要大聲說出「我是台灣人」。李前總統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為國際上ROC名稱無人知,甚至被誤以為是PRC,台灣在國際上走不出去,所以「現在最要緊的是,中華民國要改名」,他後來被詢及我國是否應改名為「台灣國」時說:「是啊,大家就這樣來努力。」
李前總統所言是他向來的主張,也反映了台灣的主流民意,但是有人聽了立即暴跳如雷,以數典忘祖、乾脆不要姓李、如此恐怖、混淆認同、製造麻煩、害台灣、否定國家等批李,極盡煽動情緒對立之能事。令人不解的是,中華民國要改名,又不是什麼天誅地滅的事情,而且李前總統也沒有主張要使用非民主的手段,為什麼那些人無法冷靜、理性地討論問題呢?我們的民主政治,難道存有不可公諸討論的議題嗎?只准接受一中共識,不准伸張台灣主權,豈有此理?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乃眾所周知的事實,唯獨對岸中國不願面對現實,硬講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國際社會圍堵台灣,甚至以飛彈向台灣耀武揚威。半個世紀以來,台灣不論在誰執政之下,不論政治體制如何轉變,抗拒中國併吞大家都有志一同。一九九六年、二○○○年,我們在中國威脅之下,順利完成總統直接民選,還促成政權和平轉移,使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更為彰顯。現在,除非是急統人士,否則再怎麼向中國傾斜,也會在國人面前擺出捍衛台灣主權的姿態。
然而,由於外來政權的長期統治,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卻儼然成為政治上的禁忌,在白色恐怖之下連討論都不准。而且,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從過去的不共戴天之仇到現在的特殊黨與黨關係,不約而同地把伸張台灣主權污名化,用「搞台獨」的罪名嚇人、抓人,且將伸張台灣主權獨立與戰爭、災難劃上等號。相反的,他們把統一理想化、道德化,只可追求不容懷疑,是台灣人民必須接受的宿命。
因此,過去國民黨打壓異議人士,總是替他們貼上台獨的標籤,每逢選舉更是把台獨恐怖牌打得淋漓盡致。通過這種政治宣傳的一再洗腦,許多民眾遂養成最好不要討論台灣主權的心理,同時在潛意識對伸張台灣主權的言論和作為深感不安。幸而,隨著民主改革的進展,台灣人民逐漸當家作主,統一的圖騰與獨立的禁忌,已經慢慢被廣大的民眾看穿了。三年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以戰爭廣告打擊別人,卻完全失去效用,可見將台灣主權污名化的邊際效用愈來愈低了。李前總統卸任後,致力於將伸張台灣主權除污名化,可以說是這個歷史脈絡的合理發展。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能夠因為中國文攻武嚇而自我否定嗎?當然不能。台灣已經脫離外來政權,伸張台灣主權,確保我們的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是民主時代所有公民皆應思考的問題,不必再有任何的禁忌與恐懼。包括台灣主權地位的維護、追求符合主權現實的國名等重大議題,台灣人民自己不嚴肅思考,難道要留待別人替我們打算嗎?台灣人民不自己掌握命運、決定未來,難道要活在外來政權與對岸中國打造的「一中主題樂園」嗎?
民主政治的真諦在於主權在民,公共事務皆應由多數民意決定。擁有台灣主權的是誰呢?任誰都知道,就是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二千三百萬人民。台灣的主權既在台灣人民,每位人民就有權利發表對台灣前途的主張,甚至有義務、有責任去思考這個議題,大家在冷靜、理性的討論中尋求共識,然後透過民主程序落實多數民意。由此可見,把追求統一當作理所當然的目標,進而將之理想化、道德化,不准人民表達意願、探討其他的可能性,才是違背民主精神的獨裁心態。
誠如李前總統所說,不管是早年從中國大陸為追求自由生活來台灣的,還是反對中國共產黨而到台灣來的人,目的都是追求自由生活的家園。但現在有一批原來反共的人士,現在卻看不起早年就渡海來台的台灣人,甚至唱衰台灣。事實上,在前年政權輪替之後,同一批人還大力鼓吹錢進中國,施壓政府採取無限開放政策。他們所圖的無非是,讓台灣生存發展所繫的經濟,與對岸中國整合起來,或更準確地說,被中國套牢,使台灣在政治上不得不靠攏中國,實現其「一中神話世界」的幻夢。把四百餘枚飛彈瞄準台灣的中國當祖國,不是一件毫無理性、混淆認同、否定國家之事嗎?
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也是奉行民主政治的國家。十餘年來,我們透過修憲等民主程序,將「中華民國在南京」轉變成「中華民國在台灣」。依據現行憲法,我們的國名是中華民國,實質上則是中華民國台灣或台灣中華民國。未來,為了進一步強化台灣的主權地位,我們還需要推動許多民主工程,包括通過修憲等民主方式更改國名、國旗、國歌,都是值得大家嚴肅思考,而且需要理性討論的議題。李前總統拋出思考台灣主權的議題,就像那位誠實戳破國王沒穿衣服的童言,只有那些企圖繼續說謊的人會老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