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1 自由時報
美國總統布希在美東時間十九日晚上十時十五分正式宣布,美軍和盟國武力已經展開解除伊拉克海珊政權武裝的初期軍事行動,布希並稱這次的軍事行動將較預期為久也較為困難。與此同時,伊拉克總統海珊則呼籲全民奮起抵抗,並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處理美國破壞和平的要求。
據布希指出,這次以美軍為主的軍事行動,獲得世界三十五個國家的支持,包括使用空軍及海軍基地、提供情報及後勤、協助部署戰鬥部隊。另一方面,有些國家則出現反戰的活動,包括美國國內也有反戰聲浪。大家對美伊之間孰是孰非,可以說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這次戰事會對國際權力結構造成重大影響,大家卻是所見略同。因此,政府也應密切注意世局變化,有效維護台灣的國家利益,以及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布希堅決解除伊拉克海珊政權武裝,在美國國會也曾引發若干反對意見,但布希正式宣布開始軍事行動之後,國會兩黨議員立即捐棄成見,對布希的決定表達全力支持。那些原本批評布希的議員強調,沒有人希望戰爭,但面對恐怖主義的挑戰,他們都支持三軍統帥及美國國軍的行動。即使一向堅決反對出兵的議員也改口說,國會願意作為前線軍隊完成艱鉅任務的後盾,國會將為美國贏得勝利提供任何必要的支援。
美國朝野支持布希的反應充分顯示,美國朝野深知必須採取軍事行動,根源在於國家安全及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在國家利益優先的前提下,三軍統帥既已宣布軍事行動,就應當放棄成見為美國的勝利而努力,尤其是要為在前線捍衛國家利益的子弟加油打氣。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包括遭到九一一恐怖攻擊,朝野總是表現出同仇敵愾的鬥志,顯見美國人民的國家意識極為強烈,把政黨利益與國家利益分得一清二楚。
反觀國內,朝野人士卻經常無法明辨政黨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界線,把政黨的競爭關係擴大到國家認同的對立,以致往往浪費力氣在不利國家前途的內耗上面。例如,我們國家所處的客觀環境充滿挑戰,來自對岸中國的威脅與日俱增,但有些在野人士卻深陷意識形態的泥淖,在諸多政策主張上向中國傾斜;另一方面卻對有助於我們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的美日等國,與北京一樣採取敵視或質疑的態度。
針對這次美國攻伊軍事行動,政府公開宣布支持美國反恐並協助伊拉克人道救援工作,同時,針對北韓危機則強調台、美、日安全合作的重要性,而且還藉此機會提醒世人重視中國飛彈對我威脅的嚴重性。陳水扁總統昨天重申,戰爭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期待戰爭能在最短時間內結束,將來台灣也將本於國際社會一員,持續支持反恐及其他的人道與醫療救援。這種立場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也完全沒有違背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立國精神。
然而,近來有些在野人士將政府的立場扭曲為好戰、參戰,刻意不談伊拉克未能在有效期限全面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謂的世界和平,絕對不是對流氓國家或恐怖主義一味退讓,有道是姑息適足以養奸,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人類浩劫,就是戰前有些國家高喊維護和平,迴避及早克制軍事野心家的任務,把侵略者越養越大的結果。如果現在還重蹈覆轍,讓那些國家一邊傾全力擴張軍備,一邊以和平口號博取同情,世界和平早晚會被他們的砲火所粉碎。
一九九○年,伊拉克總統海珊揮軍佔領科威特,聲稱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當時盟軍光復科威特之後,並未一併解決海珊政權問題,以致釀成第二次波灣戰爭。我們對岸的中國,一直宣稱台灣是它的一部分,而且絕不承諾放棄對台使用武力,其對區域和平的威脅同樣可憂。政府因應美伊戰事之際,不忘提醒世人重視中國飛彈對台灣的威脅,這是全面維護國家利益的應有之舉。我們認為,在野人士也應有國家利益至上的認識,不能為了選舉搞得國內遍地烽火,甚至把立法院當成選舉的秀場,為中國謀我製造可乘之機。
中國威脅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也是台灣生存與發展的最大挑戰。因此,不管朝野競爭如何激烈,絕無在國家認同上曖昧模糊的餘地,雙方都要以維護台灣國家主權為優先,不能以政黨利益取代國家利益,更不能認賊作父接受一中原則。當前基於台灣的國家利益,堅決支持反恐是最好的選擇,朝野切莫再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特別是,面臨中國的武力威脅、經濟統戰、外交圍堵,朝野一定要像美國國會議員一樣,在關鍵時刻為台灣的國家利益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