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1 自由時報
美伊戰爭是一場槍聲未響但勝負已定的高科技戰爭。沒有人懷疑美國擁有打敗伊拉克的實力,也不會有人質疑布希動武的決心,更不會有人天真的認為伊拉克會有勝利的可能。問題是打完這場戰爭之後,整個國際秩序的重新建構,以及回教世界與西方世界的衝突,已經預示了廿一世紀人類社會災難的主要輪廓與面貌。
美國被視為現代的羅馬帝國,也有論者稱之為「沒有帝國主義的帝國」,但是美國放棄外交斡旋,在未獲聯合國授權下進攻伊拉克,是否還能稱得上「沒有帝國主義」,不無疑問。不過,無論世人如何看待美國的行為,美國作為現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任何國家都必須適應這種既存的國際秩序。
美伊戰爭開打後,未來美國更可能只是從它本身的利益,而非國際社會角度以決定政策走向。更可以想像的是,這場戰爭必將招來日益高漲的反戰聲浪,美國的道德形象恐怕會遭到強烈的質疑。帝國會盛極而衰,美國自然逃脫不了這個定律,只是在其它強權還未興起之前,美國國力即使開始走下坡,短期內還是不改獨尊地位。
在後美伊戰爭時代的國際秩序重建中,比起絕大多數國家,台灣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台灣可能會很寂寞,但是不選擇美國,台灣會更孤單、更孤立。而台灣人民到底要選擇寂寞或是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