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41
不一樣的慈濟工安文化

 

2003.04.07 自由時報

☉施教岩

 喜歡爬山的我,過去經常走慈濟潭子靜思園區工地旁邊的八號登山步道,眼看工地的鋼構越架越高,不知道裡面的工作情形,去年秋天與慈濟志工參加了該園區文宣組的工作,才有機會進去一睹究竟,從事工安的我,看了不禁嚇一大跳,怎有工地這麼清潔整齊?一百多位工人工作得汗流浹背,沒有人打赤膊,每位工人都穿著背心,在高架上工作特別醒目,工地主管當然很容易掌握他們的進度與工作情形,午餐時,所有工人都吃素,細問之下,不只如此,他們還不嚼檳榔、不抽菸、不喝酒。

 利晉工程公司的何傳盛工程師說,這就是慈濟文化,此地有四種工程同時在進行,有營造、鋼構、水電、空調等工程,由四家業主共同監造,運用顏色管理,每個工程的施工人員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彼此很容易區隔,這四家公司還共同成立「清安組織」,負責工地清潔及安全衛生督導。

 他們對於勞工安全衛生的執行方式是:

 一、新勞工進場前,實施勞安講習。二、勞安部份由清安組織成員輪流值星,到現場進行勞安衛生視察及要求或拍照,對屢勸不聽者處以罰款。三、設立二十四小時警衛門禁,以管制人員、材料及機具之進出。四、僱用一位專責清潔人員,不定時、不定點巡察工地環境,並予以清潔。

 一個人就能做得這麼清潔嗎?當然沒辦法,這是因為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經養成好習慣,不抽菸、不嚼檳榔、不亂丟東西,整理起來就容易了。工人的安全配備也是不打折扣的,每個人必須頭戴安全帽,腳穿安全鞋,及使用手套、安全帶等。參訪人員一進入工地大門,警衛會馬上遞上安全帽,並通知相關人員出來帶領,以防止意外發生,一切依照規定步驟執行。反觀大部份一般建築工地,攤販自由進出,家屬也住在工地,卡車進出,塵土飛揚。

 飲食方面,業主要求工地人員全部吃素,工人起初並不習慣,因為他們的工作重體力,流很多汗,消耗很多熱量,肚子容易餓,為此業主特別提供點心,讓工人飯後自行攜帶上工,工作中餓了就可以吃點心,這也是業者讓勞工覺得窩心的地方。

 午餐時間是中午十二點,工人陸續來到餐廳,洗完手,拿著自己的碗筷進入餐廳之前,慈濟的志工雙手奉上兩條毛巾(每天都經過消毒),一條擦手,另外一條擦碗,原來此地的工人受到如此尊敬,所以他們也樂於遵守工地的規定,以為回報,用餐後,再把自己的碗筷洗好,放到旁邊的廚櫃。

 餐廳採用自助式,由慈濟香積組人員輪流到工地服務,她們是台中慈濟分會訓練出來的,菜煮得好,色香味俱全,用餐的人自由挑選喜歡的菜飯,不限量,不夠再添,飯後還有水果,服務志工的用餐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開始,工人優先進食,是讓他們有時間充分休息,也是對工人專業的尊重,用餐後並無廚餘,也無免洗碗筷,剩下的菜飯由志工自行帶回,不留到下一餐食用。看到慈濟對環保這麼用心,做得這麼徹底,個人倒希望政府能夠多宣導,讓更多的工廠或機關效法推廣,以擴大全民環保效果。(作者施教岩╱中華電信中區分公司勞安處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