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93
美學者:台灣戰力 須以反飛彈奠基

 

2003.04.20 自由時報

 〔記者吳明杰╱台北報導〕美國外交政策分析中心亞太研究主任麥克菲登將軍(Eric McVadon)昨天向本報表示,陳水扁總統與國防部長研究飛彈防禦的重要性後已了解,台灣無論是要發展攻擊性防衛、改善指管通情系統、增強傳統武力等,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擁有對中國飛彈攻擊防禦能力的基礎上。

 麥克菲登也認為,如果台灣考慮製造大型毀滅性武器,也必須考量華府與北京方面的反應,否則可能引起美方反彈,而美方對中國的軍備擴張約束也將蕩然無存。此外,因為中國的大城市有較強大軍力及基礎建設,比面積小的台灣更能承受武力打擊,台灣將無法負擔研發攻擊性武器所引起的區域性不穩定以及軍備競賽。

 對於美國學者所提建議,總統府資政、前國防部長伍世文強調,國軍從未發展攻擊性武器,中科院院長劉金陵則透露台灣軍備科技發展焦點的確包含「嚇阻性武器」等先進科技。

 麥克菲登指出,若台灣能參考現有的愛國者三型飛彈設計,配合美國在飛彈研究方面專業的協助,台灣將能以更少的花費繼續研發被動的防衛措施,例如關鍵設備的強化、部署與電子戰防禦。

 麥克菲登表示,美方所建議的飛彈防禦系統只是提供台灣堅實防衛的起步,目的在幫助台灣對抗大陸中短程彈道飛彈以及巡弋飛彈,目前美國允諾售台的紀德艦並未配備神盾系統或其他先進飛彈,用來加強台灣陸基飛彈防禦,而潛艦的獲得還需要更長的作業時間。

 此外,美方售台的所有武器系統還需要台灣軍方精確的部署、訓練和維修,因此,對於初次執政的民進黨來說,決定哪些武器是可負擔得起的,或哪些武器是對台灣有用的,在預算拿捏上的確不容易。而台灣各主要政黨都不希望對手政黨在國防議題上獲得功勞,因此台灣可謂陷入了一個國防的僵局。

 麥克菲登表示,美國官員已對台灣在軍購進程上的猶豫不決漸感不耐,這也助長輿論討論台灣抵禦中國是否存在著其他更經濟、效率的選擇?答案還不得而知,但華府兩岸政局觀察家認為台灣的猶豫是危險、輕率、無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