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23 自由時報
☉宋思禎
根據自由時報四月二十二日「彰化焦點」新聞,記者張瑞楨專題報導「彰女台研社,突圍爭自主」,揭發彰化女中一些行政人員與教師,聯手打壓該校學生社團「台灣文學研究社」的行徑。
彰化女中不但禁止「台研社」邀請台灣文學專家到校授課,禁止「台研社」邀請傑出校友小說家李昂等人到校演講,社長幹部更不得自行設計課程及舉辦台灣文學相關活動等。學校並且指派「負有任務」但完全不懂台灣文學,甚至對台灣文學抱持敵意的老師,不顧社員的反對,強行掛名指導,並且要求學生接受,否則要解散該社團。
真不知道,在這個民主多元的時代,校園裡還會有這麼反動黑暗的角落存在。自由時報的報導,讓大家知曉這群滿懷熱情與理想的高中女生,為維護學習自主權與學術尊嚴的奮鬥歷程。雖然,校方態度仍然蠻橫,絲毫不肯讓步,但是其不光明、反專業、反教育的保守反動作風,也完全攤在彰化縣一百多萬縣民的眼前,相信大家自有公斷。
台灣文學在過去專制時代,被壓抑、被污名,動輒得咎,甚至還有牢獄之災,現在卻成了學術的顯學,各大學紛紛成立台灣文學系所。大家努力學習,都還猶恐不及,彰化女中竟然還要多方打壓,阻斷學生親近本土文學的機會,令人費解。
據彰女台研社的社員反映,學校阻擋不了該社成立,竟然要指派一個已退休的職校施姓訓導主任來指導。這位過去長期在救國團,指導反共文學,不知台灣文學為何物的退休人員,過去迎合專制政權打壓台灣文學,現在發現台灣文學成了熱鬧的學問了,竟然也要來該社指導,還不准該社有任何其他課程的安排,不准有其他台灣文學專家到社上課,當然受到社員的反對抵制,落荒而逃!現在被該社戲稱「偽指導老師」的葛姓教師,自稱是唐詩宋詞專家,但是未見有何研究成果發表。
這位教師為了阻擋該社引進優秀專家進入校園,「自告奮勇」掛名指導。結果,一個學期以來都在「定義」台灣文學,都在繞統獨的圈圈,還把台灣文學說成是地方的方言文學,沒有唐詩宋詞的偉大,讓社員睡覺的睡覺,聊天的聊天。難怪,社員忍不住發問:「老師,我們知道你可能很知道中國文學,但是,請問你到底懂不懂台灣文學?」過去,某些人士對台灣的歷史人文,常常表現出為了掩蓋自己的無知,而有鄙視台灣的心態。現在,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的確立,他們不好好學習,努力了解,卻還自欺欺人,利用職權打壓。除了暴露他們的無知,更留下可議的紀錄。因為,正如一個彰化女中「台研社」社員的有感而發:「台灣文學像一面鏡子,讓大家看見了自己。」(作者為彰化高中二年級學生,宋思禎是筆名)
●異言
自由時報報導彰女台研社事件,本人在此要深深地向自由時報「關懷鄉土,熱愛台灣」的情操致上最高的敬意。
家慈日據時代畢業於彰女,現高齡八十,仍時常關心母校。彰女以其傳統的優良校風,造就無數對社會有所貢獻、回饋的傑出校友,我們亦以身為彰女校友的子女為榮,筆者鼓勵就讀國中的女兒,將彰女列為第一志願,做阿嬤的學妹。
台灣人民從古自今一直扮演被壓迫者的角色,所以台灣文學中的反抗、悲情、批判有其歷史的必然及脈絡可循。學生難免可能過度融入情境,偶爾發生時空錯置、藉古諷今等情況,造成學校的困擾。
其實學校與學生雙方都沒有錯,年輕人的理想性、熱情、正義感不能被抹殺,生在台灣,認識台灣、熱愛台灣本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也是筆者長期從事鄉土教育的「同心圓原理」,教一個人不必關心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只去關心社會、國家,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而身為學生也應體諒學校師長的苦心,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學校有學校的倫理與行政程序,不可能讓大家隨興,更何況整個教育環境、大眾媒體大部分仍受制於大中國意識者手中,其實他們也知道住台灣、吃台灣、用台灣就應該愛台灣,但講台灣卻又不如台灣人,所以只死守那份優越感,這即是有一群人非常痛恨李登輝的原因,以前享受的特權沒有了,連這份優越感也要將其摧毀。若筆者是妳們的師長、父母,也將擔心妳們會因而成為無辜的烈士。
最後,要恭喜彰女,因為妳們有關愛學生的師長,也有一群有思想、有理想的學生。(作者為高職訓導主任,異言是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