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0 自由時報
☉黃崑巖
世界的全球化是擋不住的趨勢,也是一個識天下者的口頭禪。但仔細研究全球化的歷史背景、動力與意義的人卻不多。
全球化有不同的層面,它的觀念有很久的歷史。但這一趨勢的具體成型卻在十八、十九世紀。領先全球化精神的是醫學,因為疾病不認國界,抵禦疾病非有全球宏觀,必難成事。又因為醫學愈加科學化,故科學緊隨著醫學,也穿起全球化的袈裟。路易托瑪斯在「一個細胞的告白」一書,強調過這一點。但各國人士真正領悟世界必須做整體的考量,則要從一九七○年代科學家發現氟氯碳化物會破壞臭氧層,危害全球人類的健康開始。接著科學家又發現使用化石燃料無度的結果,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引起所謂的地球溫室效應。這些後果攸關人種永續,不管那一國是禍首,全球各國不分貧富都會蒙受其害,比起疾病之蔓延全球,有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緊鄰日期變更線的Kiribati群島一些小島,已經有因氣溫升高導致冰山融化而漲高的海水淹沒而消失的。可見從環境的觀點來說,地球早已成一家。經濟面的全球化則始於一九九五年的GATT。但靜觀各國在GATT以及後來成立的WTO的表現,經濟面的全球化似乎成為經濟強國帝國主義的藉口,故急進派反對組織應運而生。美國在這方面的表現尤值得檢討。
真正推倒國界的倒是網際網路。它建立了世界各角落人與人間的訊息交換網,國界幾無法防止其穿透,國家的主權因而遭到蠶食。普立茲獎作家Friedman稱這一股風潮為資訊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在這新世界,政府無法將其國民從外界隔絕,國外的實情也無法由執政者操縱扭曲喂給國民,因為國民能直接從外國國民既快捷又無遠弗屆地擷取消息,天下確已成一體,本國人民之間訊息交流無阻更不必說。全球化的實質意義在這一點,而不在訂條約,降低關稅而已。歐盟是在這精神基礎上發展的好例子。這麼說,柏林圍牆的倒塌,蘇聯的瓦解,中國大陸的所謂改革開放,亞洲經濟風暴等等,幾與網際網路的發展同步,實非偶然。
因此,全球化有基本的需求,那就是政府要透明化,社會要開放,遇到政策錯誤、天災、人禍要迅速把實情公開於世,因為這些禍害很容易越過國界,禍及鄰國。可惜中國的改革開放,一直離不開發展經濟的框子。北大智庫人士仲大軍說大陸政府的政策是「要錢不要命」、「唯GDP至上」。例如,唐山大地震死傷高達廿萬,禽流感的不斷「輸出」到香港,遼寧海城二千五百名學童喝豆奶中毒,南京豆漿被暗放鼠藥,消息皆被官方封鎖。但人民卻擁有網路與流言,對實況握有頗為正確的情報。中國大陸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最大會員國,卻將疫情隱瞞,讓疫情擴至世界各國,而受世衛警告,仲大軍說,這是一記當頭棒喝。總理溫家寶在曼谷向東南亞協約國代表表示歉意,說中國學到一個教訓,不知是學到什麼教訓?大陸政府不瞭解,全球化的意義在視別國為同村居民,否則違背了世界大同的倫理。大陸調整疫情之控制,撤換幾個首長,同時公布七十名軍人在潛艇失事罹難,希望是北京政府因SARS事有所學習,邁出政治透明化的第一步,果如此,SARS事件至少有了一個正面的後果。保護四海內的人權,顧及鄰國的安全,在大同世界裡是比把持政權來得重要的。
達爾文說人類社會必須立於利他主義,否則人類社會不會繁榮永續。希望SARS會為人類指點全球化的正確路線!(作者黃崑巖╱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