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37
反對中國用武 國際社會強化約束

 

2003.06.06 自由時報

記者黃忠榮/特稿

 儘管短時間內看不到中國對台用武的急迫性,但英國主管台灣事務的官員公開反對中國對台用武,代表國際社會對中國仍有極深的憂慮,才會不時表明立場,加強對中國的約束力,讓中國不致錯估形勢,鑄成大錯。

 中國新領導班子剛剛形成,仍在「厚植國力」階段,就實力而言,不足與美國抗衡,因此一般認為中國當前重點在於內部經濟發展及軍事現代化,短期內應不致採取軍事手段解決兩岸問題。

 但國際社會的思考除了維護台灣安全外,還有其他考量,因為中國雖然經濟持續高幅度成長,但其內部的社會危機,包括失業問題、下崗問題、國營企業問題、貪腐問題等,嚴重性可能衝擊中共政權的穩定性,一旦共黨政權遭遇挑戰,甚至可能垮台時,難保不尋求其他焦點轉移內部壓力。

 許多例子可以發現,戰爭爆發經常是出乎預期的非理性產物,像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即是如此,因此儘管國際社會希望中國領導人能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兩岸問題,但又不能排除非理性的可能。

 特別是: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懸殊,一旦中國誤判對台動武可以遂其目的,或是國際社會可能對兩岸武力衝突採壁上觀,則中國使用武力的機會就急遽上升。

 國際社會為了避免中國領導人在台海情勢上的誤判,如美國、日本、歐盟都曾多次表達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立場,如今英國外交部高層官員都已公開表達上述立場,代表反對中國在台海使用武力的主流意見更加明確、廣泛,也象徵對中國可能妄動的國際約束力正在不斷強化。

 國際民主社會反對非民主的中國統一民主的台灣,早已意向一致,雖然在國際政治運作上不方便明言,但藉著表達反對中國對台使用武力的態度,卻已不言自明,非民主的中國畢竟是國際民主社會的隱憂,誰也不樂見中國併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