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80
民主體制的不適應症

 

2003.06.13 自由時報

☉陳茂雄

 民主體制是歐、美產物,因為歐洲國家不像亞洲國家一樣,政治領袖往往被神格化,歐洲人的平等思想較為濃厚,容易發展出民主體制。

 二十世紀民主政治已成為世界的潮流,以前的獨裁體制世界已逐漸被民主潮流淹沒,可是在歐、美推動得相當順利的民主體制在亞洲卻出現畸形發展,亞洲國家本來就缺乏民主素養,尤其是中國地區獨裁思想極為濃厚,推展民主政治相當困難。

 終戰後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也將中國人的惡習帶到台灣來,使台灣向下沈淪,阻礙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如近日大法官任命同意權、交通違規事件的爭論顯現出台灣的政客將民主、自由的體制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有人覺得,台灣的畸形民主制度已不如獨裁體制。

國會人事任命同意權

 美國國會也有人事任命同意權的制度,依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二項的規定,總統任命大使、公使、領事、最高法院法官也要經過參議院的同意,它是有其特殊背景。

 美國獨立初期(1777年)通過邦聯條款(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十三州就等於十三個國家,不分大州小州,各自擁有獨立的主權,後來改為聯邦(Federation)體制時,州政府只擁有部分行政權,外交及國防都歸聯邦政府,若沒有特別規劃,小州有可能要面對大州的「多數暴力」,為了考慮小州的權益,國會議員的產生辦法分成兩個系統,眾議院的席次依各州的人口比例來訂定,參議員則不分大州小州,每州兩名,參議員的產生辦法是為小州的權益著想。

 國會人事任命同意權的規劃也是為小州著想,由各州完全獨立的邦聯體制改為聯邦體制時,執掌行政權的總統在人事任命方面有可能被大州挾持,為了保護小州,所以由參議院執行人事任命同意權,其主要精神是監督總統要公平任命人事,也藉機會淘汰道德有瑕疵的被提名人。除非被提名人有重大瑕疵,否則參議院都會尊重總統的提名權;台灣的人事任命同意權則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將同意權當作鬥爭工具

 中華民國憲法是將監察院定位為國會,所以由監察院執行人事任命同意權,修憲後因為監察委員的身分已變成政務官,所以人事任命同意權改由國民大會執行,國民大會虛級化之後則由立法院執掌同意權,無論由哪一個單位執行人事任命同意權,其用意都是為了監督總統公正的提名,並藉機淘汰品德有瑕疵的被提名人,可是台灣的不肖政客卻將同意權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例如去年在野黨於立法院執行同意權前,要求總統不要淘汰各政黨所推薦的人選,總統依他們的要求,將各政黨推薦的人選全部提名,可是當立法院執行同意權時,卻將民進黨與台聯所推薦的人選列為黑名單,準備全部封殺,顯現出政治鬥爭的本色。

 今年總統提名大法官時,在野黨為了佈局封殺不聽泛藍營指揮的被提名人,以時間來不及審核為理由,刻意將執行同意權的時間延到下一個會期。

 執政黨為了順利產生大法官,規劃由立法委員連署或由總統咨請召開立法院臨時會議,親民黨主席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歇斯底里的叫罵,他說陳水扁無法無天,憲法很清楚規定「一事不二議」,這種說法真教人傻眼,憲法哪來議事規則的條文?黨主席不應該不清楚憲法的內容。

 憲法只有覆議條文,當行政院對立法院所議決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如認為窒礙難行時,得經總統的核可,移請立法院覆議。

 立法院決定延到下一個會期執行同意權,是解決來不及審核的程序問題,不是議案的表決,既沒有覆議問題,也沒有復議問題,況且中華民國憲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只要有總統之咨請或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以上之請求,得開臨時會,執政黨規劃開臨時會並無錯誤,後來因為擔心引起朝野對立,因而取消。

 大法官擁有釋憲權,對總統大選之後的權力分配有很大的決定權,所以權力爭奪戰提早在執行大法官任命同意權時對決,一個立意相當好的制度卻變成台灣政客鬥爭的工具。

 一位計程車司機因為被開了太多罰單,因而意圖以裝載汽油的車輛衝撞警察單位,各級民意代表立刻群起圍剿警察單位,並責罵政府A錢,真是莫名其妙的指控,平時責怪警察單位沒有處理好交通秩序,卻又責怪警察開罰單。

 大家該關心的是開車的人是否被冤枉,不該干涉警察抓得太緊,若是開車的人沒有違規而收到罰單,錯的當然是警察,若是違規,當然要虛心受罰。

 高雄左營大路接鼓山路的圓環前本來是可以紅燈右轉,有一天該紅綠燈沒有出現紅燈時可以右轉的綠燈箭頭,內人認定是燈號發生故障,所以天天都依往例右轉,過了一些日子,筆者連續接獲多張罰單,只好偷偷到郵局繳了罰款,因為收到罰單並不是光榮的事,所以低調處理。

 依理,可以紅燈右轉的十字路口改為不得右轉應該有一段「警告期」,不應該直接開罰單,況且罰單經過一個月才寄達,使違規的人多收了好幾張罰單。

 依法,車輛應該依燈號行駛,不能以「猜測」來取代燈號。警察只能依法行事,「理」不能取代「法」。

 缺乏民主素養的民代

 民主社會不能沒有民意代表,可是缺乏民主素養的民意代表頻頻破壞制度,創傷台灣,目前台灣還是不能適應民主制度。

 民運人士在爭取民主時,頻頻遭受舊勢力的打擊,昔日反民主的舊勢力今日卻拿民運人士所爭來的民主、自由當作鬥爭工具,回頭打擊民運人士,這真是民主社會一大諷刺。(作者陳茂雄╱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