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81
宣示台灣主權 以正國際視聽

 

2003.06.13 自由時報 

記者王平宇/特稿

 原本以為會觸動統獨最敏感政治神經的護照加註台灣案,昨日平順過關。證諸過去三年動輒訴諸政黨動員、藍綠對決的政治爭議形態,民進黨政府在處理這類高度政治敏感性議題上,堪稱細膩。

 這次護照案能夠輕騎過關,外交部在溝通時技巧運用得宜固然是其中關鍵,但就基本面而言,政黨輪替以來,不論朝野如何惡鬥,但「台灣優先」已是全民公認的基本價值,任何政黨若為己身政治利益妄加挑釁,恐怕不但無利可圖,更會招致民眾的厭棄,適得其反。

 當然,民主社會中任何案件的提出,都難免有人表示反對,但如果說「TAIWAN PASSPORT」就是民眾對護照加註台灣方式的「最大公約數」,那麼各界也應該承認,這個方案就彰顯台灣的立場上來說,是進步的。

 回顧護照加註案從「issued in TAIWAN」到「TAIWAN PASSPORT」,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但就結果而論,朝野各界終能捐棄成見,為加註拍板定案,展現對台灣定位的團結與共識,未來也將有助齊一國際視聽。

 如果加註案能展現台灣人一致主張我們的名字就叫「台灣」的意志,那麼下一步不論在國際上想推外館更名案,或是其他更多的案子,都將更加容易,畢竟在護照案上台灣已經展現出高度的共識,舉凡尊重民主與自覺的國家,都必須對此予以正視。

 特別是外館更名案,牽動他國政府的立場,過去最常聽到外國政府對我外館更名訴求的回應就是,「貴國內部對台灣與中國恐無共識」。經過護照案的洗禮,未來在提供外交人員對外洽詢更名案時將更為有利。

 此外,過去朝野政黨每每把內政延伸到外交領域的做法,自己人大戰自己人,讓國際社會看得眼花撩亂,在護照加註案也不復見。

 凡此種種,值得國人給予執政與在野的雙方,多一點鼓勵與掌聲,並藉以營造團結一致對外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