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05
非典型權力饑渴症候群

 

2003.06.17 自由時報

☉ 洪茂雄

 自從在中國原生的SARS所謂「非典型肺炎」到台灣興風作浪之後,出乎意料之外,這種「非典型」五花八門的現象,竟然到處可見,舉凡具有防疫效果的口罩要不是被囤積,就是滿天喊價;和平醫院封院和採取隔離措施之際,人性百態暴露無遺,不知「防疫人人有責」為何物;醫療行政的警覺性和責任歸屬反應遲鈍;以及政客見縫插針、藉機作秀等等,凡此種種皆予人有「非典型」作為之嘆。

 其中最令人感到納悶者,莫過於某些政治人物「脫線」的演出,把它稱之為「非典型權力飢渴症候群」,實在也很貼切,足以說明箇中原委。

 什麼是非典型權力飢渴症候群?在解答此一概念之前,當然有必要先認識那些典型權力飢渴症,究竟具有何種特徵?以歷史的實證經驗來看,基本上不難找到如下類型:

 其一、獨裁者對權力抱持強烈佔有欲,不容許別人有非份之想,只要稍有建設性的「忠言逆耳」,不惜趕盡殺絕,來確保權力,如史達林、毛澤東和海珊等人。

 其二、標榜「革命」的政黨,如共產黨、伊拉克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堅持一黨專政,霸佔所有政治資源,絕不准許其他反對勢力向其權威挑戰。

 其三、另外,常見的典型權力飢渴症,野心政客甘冒天下大不韙,以發動政變來奪取權力,在第三世界屢見不鮮。

 反觀正在台灣赤裸裸展現出來的病狀,而有別於前述典型者,最令人側目:第一、由於長期掌握政權,一旦喪失權力,無法適應在野的滋味,時時出現「權力飢渴」症狀;第二、習慣過去在朝發號施令的行為模式,即使都已退居反對黨,總要「一鳴驚人」,表現其存在,還足以發揮影響力,伺機而動,意圖復辟,東山再起;第三、某些政治人物受權力飢渴與復辟心切的思維牽著鼻子走,乃有蔑視制度,逾越社會常軌的行徑,諸如渴望現在政府提早交出政權,以「副」代「正」,時時表態,以非體制運作取代體制內運作(如立法院延期審查和行使大法官同意權),自封國親合的總協調人,以致連宋密約的權力交換說等等,無不反映其權力飢渴的程度,已駭到最高點。

 嚴格地說,非典型權力飢渴症候群和「中國肺炎」在語言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境外移入的SARS,毋庸置疑,已把台灣社會搞得人心惶惶,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精神和物質蒙受其害。

 孰料,由本土孕育而生的SAPS-Severe Acute Power-thirsty Syndrome,姑且譯為「嚴重急性權力飢渴症候群」,也正在發酵,蠢蠢欲動,腐化國人的價值規範。

 這種SAPS「煞必失」帶原者,渴望權力,又被權力「煞到」,到底是「失」或「得」,很容易從當代現實政治的經驗中,找到答案。(作者洪茂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一所研究員、北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