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25 台灣日報【社論】
媒體昨天披露「宋友會須知手冊」的部分內容,會員們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信仰皈依、敬奉獻身的崇拜程度,讓人嘆為觀止,差堪比擬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毛語錄》所示,「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即使是孫文在1894年成立於檀香山的「興中會」,也還沒有「宋先生」的群眾魅力可讓追隨者發出「願以個人最高的生命情操,誓死捍衛宋先生的國家地位、社會尊嚴」的豪語;宋楚瑜或有生不逢時之嘆,倘若能夠早生一百年,由他帶領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何需拖到第十一次才成功?「國父」之名由他享用,又何必到了今日◆謀大位而機關算盡?
「宋友須知」的內容允為千古奇文,我們認為,確有摘述以存史書的必要,「成為宋友會會員,必須學習宋先生思想、認同宋先生理念,追隨他,支持他,更要奉行宋先生的指示,效法宋先生言行,貫徹宋先生所交付的一切工作任務」;宋楚瑜做為要被「學習」、「認同」、「追隨」、「支持」、「奉行」以及「效法」的當事人,他的反應是「愧不敢當」,不便再說什麼;惟依中國成語的解讀,宋楚瑜「愧不敢當」的反應卻是「廁身受諂」的心理投射kk耳聞他人的諂譽,轉身低首表不安狀,實則內心受用得很;換句話說,正因為「宋友須知」的撰寫者以為能夠體會宋楚瑜的心思,因而揣摩上意,寫下這段千古奇文,但更詭譎的是,宣誓加入「宋友會」的民眾竟也視之當然,這股明顯偏離民主、甘為順民的集體心理,實有嚴肅解讀、批駁的必要。
「宋友須知」的象徵及實證意義,絕不只是所謂「謹供參考的內部文件」而已,我們認為,這份文件證明了在民主化的台灣社會,確實仍然存有一群激進的中華國族主義信仰者,宋楚瑜為其「孤臣孽子」之心的共主,他們在宋楚瑜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遂將宋楚瑜有意或無意流露的政治情緒,予以倍數加乘看待之,「主上之事、家奴之勞」,所以宋楚瑜只是批評的人,成為他們深沉咒恨的人。宋楚瑜批評李登輝、陳水扁等人,「宋友會」的民眾則是咒恨李登輝、陳水扁;容許我們在此試舉一例,宋楚瑜月前批評《台灣日報》,本報的電話總機系統隨即遭人惡意癱瘓,來電者揚言要「消滅」《台灣日報》;這也不禁令人聯想蔣經國主政晚年的「江南案」,只因少數的中華國族主義狂熱基於「愛國無罪」的認知,潛赴美國狙殺江南(劉宜良),案發後台灣的國際形象大損,蔣經國自責不已。
「宋友須知」的相關內容,不僅是在台灣造成的事例是不快樂或悲慘的,在中國的北京政權也是以血腥清算、鎮壓、屠殺告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66年由毛澤東發動的「破四舊」文化大革命,先後鬥爭了劉少奇、彭真、周揚等「建國大老」,甚至攻佔了蘇聯的駐北京大使館,整體造成國內情勢、外交關係的高度緊張;我們絕對不是要給宋楚瑜、「宋友會」戴上所謂的「紅帽子」,而是「宋友須知」的內容給予外界《毛語錄》的強烈聯想,如今的民主化台灣絕不可能再有紅衛兵「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社會條件,然而「宋友會」對於「副總統參選人」宋楚瑜的個人政治信念、進退作為等等,竟然賦予了「誓死捍衛」的死生以赴位階,試問,這讓身為總統參選人的連戰做何感想?
「宋友會」認為,以宋楚瑜的治國才能、政治職位,不應該僅只於「副總統」、「台灣省長」,所以他們必須「誓死捍衛宋先生的國家地位」,然而我們必須提醒這群「宋友會」的朋友,愛之適足以害之;宋楚瑜正在拚了命要前往民主台灣的總統府大位,「宋友會」又何必硬給宋楚瑜冠上「吾皇萬歲萬萬歲」的偶像崇拜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