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7
珍惜野百合

 

2004-04-07自由時報

☉李立偉、張瑜珊

摘下學運的光環

 這幾天,一群大學生前往中正紀念堂靜坐,媒體爭相報導,許多平日在課堂上教導我們追求正義的老師,也前往探視,而我們在網路上找了好久,才知道這些靜坐大學生的訴求,他們的訴求在媒體花花綠綠的報導裡失聲了,明明是一個學運,而媒體只把焦點放在「學生」,而從未放在「運動」本身,為什麼媒體不帶領社會大眾一起來檢視他們的訴求,而一味的把光環套住學生,學生身分變得很神聖,神聖到可以忽略整個運動的脈絡。

 學生的理想性與行動力,對於整個社會當然有正面意義,但是如果以學運之名,就可以輕易消費社會正義,那不如摘下那頂光環吧!

 是不分藍綠,還是只有藍綠?

 雖說這個學運缺乏論述基礎,讓人搞不清楚他們為何而起,期待著什麼,至少他們還有五點訴求,然而細看這些訴求,很遺憾的,已經很先驗地作了太多預設,誰在操控媒體?誰違背憲政精神?又從哪冒出一個要多數黨組閣,我們一下子要邁向內閣制了嗎?

 因應選舉期間的紛擾成立調查委員會與聯合政府,呼應著政治人物表面的說詞,卻又要求他們對現況道歉,繼承一個造成紛擾的邏輯,意欲平息紛擾,這是十分矛盾的。當連宋陣營說要尊重學生,連夜探視,殊不知,在媒體熱烈報導與教授學者前往打氣之時,連宋陣營靠著收編這波學運的正當性,已經逐漸取得他們選後霸佔街頭、破壞法治的一個立足點。

 這五點訴求像在打霰彈槍,讓人摸不著頭緒,缺乏整體的論調,太執著於表面。雖然說是不分藍綠,但其實是只有藍綠。沿襲著選前選後藍綠陣營的呼喊,把不分藍綠化約成兩邊通吃,要走出現在的藍綠困境,卻仍深陷藍綠之中,我們不在乎這些學生的政黨背景,參加政黨活動在民主社會裡,沒什麼好遮遮掩掩,但是,若是藉由學運,美化藍綠政爭,這樣的運動根本不值得期待。

  我們自己就是學運世代

 在過去為了衝撞封閉的體制,靠著一個口號就能把所有人找到街頭,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對於這次學運,媒體又說,草莓族也站出來了,以為很希罕,如果這次學運是重現野百合,那麼一直以來,支援與參與著工人運動、性別運動、環保運動、原住民運動、社區運動的學生社團,在各大專院校默默運作的眾多異議性社團,他們又要擺到什麼位置?相較於過去,這些學生社團,在一個開放的氣氛中,在各個角落作多元的發聲,卻都可以一筆帶過,一定必須浩浩蕩蕩戴著口罩,輪班絕食半天,提出也不怎麼深思熟慮的訴求,才叫學運?

 我們珍惜野百合,珍惜野百合前輩們打造的開放環境,讓我們得以參與社會、自由嚐試,但是,不需要濫用野百合的名號,我們自己就是學運世代。

  (作者李立偉、張瑜珊╱台灣師大學生、人文學社社員)

......2004-04-07自由時報

偷吃作弊 糟蹋學運

 

2004-04-07自由時報

☉李欣芬

 四月二日起,有學生在中正紀念堂以靜坐絕食的方式響應泛藍選後訴求,但有民眾檢舉,這些學生在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探班時,似乎喝下黃委員帶來的營養食品;而在一旁的中國民運人士吾爾開希也幫忙傳遞這些飲料!

 吾爾開希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時,是北京大學的學生,也是事件的領袖之一。當時他面貌清秀、身材瘦削,最難得的是膽敢向中共高層嗆聲,活脫脫是一副國家未來棟樑的模樣!中共高層被逼得不得已,只好夜晚時請一些學生去會談,頗有向靜坐學生讓步的意思,高層並且體恤他們絕食靜坐多日一定相當飢餓,勸他們進食,而且保證不會將他們進食一事告訴天安門廣場上的其他學生,吾爾開希等人大快朵頤!沒想到這是中共高層的計謀,早就暗中錄影,於是吾爾開希啃雞腿的照片便在隔天的報紙上流傳了開來。

 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鄧小平用軍隊、坦克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領袖之一的王丹原本已經逃掉,卻寧可回去悲壯坐牢,在獄中讀了十年的書,才被中共釋放,現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而吾爾開希逃到了美國後,與台灣的女留學生相戀,後來成了台灣的女婿,領有台灣的身分證,就住在台灣島內,但不知他以何營生?只見他沒事就上上泛藍的媒體,如李艷秋的「新聞夜總會」,消遣一下民進黨、罵一罵台灣的政府,就這樣領車馬費,這種錢好賺,但說實在的,也糟蹋了六四的光環。

 四月二日那天,王丹與吾爾開希兩人皆到中正紀念堂探視絕食靜坐的大學生,也都說支持他們的行動。王丹後來應是弄明白了,那幾位學生響應的是泛藍選後訴求,不是重現當年的野百合學運,所以他沒有再出現;倒是吾爾開希頻頻拿那些學生的行動比照當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頗有將台灣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劃上等號的意思。尤其他還幫著立委黃昭順傳遞營養食品給絕食靜坐的學生,這種「偷吃作弊」的舉動,跟當年他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的行為簡直沒兩樣啊!

  (作者李欣芬╱台灣教授協會副秘書長)

......2004-04-07自由時報

 

打造彩色台灣 大學生群起響應

 

2004-04-07自由時報


他絕食,他質疑

中正紀念堂絕食靜坐的學生持續抗爭,被質疑有藍營色彩的學生陳信儒並在嘴上貼膠帶絕食絕水表明決心。(左圖:記者葉志明攝)
不過,一群來自許多大專院校的學生昨天卻指出,部份在中正紀念堂靜坐的學生代表有政黨背景,他們合理懷疑這些學生說法是不真實的。(右圖:記者林正攝)

 〔記者王貝林、申慧媛╱台北報導〕由台大學生發起的「三要一反行動聯盟」,昨日拿著二萬多名學生的連署書拜會立法院國、民兩黨黨團,提出「要民主、要法治、要未來、反暴力」的「三要一反」訴求,呼籲藍綠陣營應該放下對立,才有彩色的台灣!

 另由一群在網路結識的學生所組成的網路團體,昨也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質疑中正紀念堂絕食抗議的學生具有特定政黨色彩;對於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指將帶學生衝總統府的說法,代表發言的台大中文系學生林于倫更表示,將發動學生站出來「一起守護總統府」!

 三要一反行動聯盟總召魏開達表示,選後藍綠對立已喪失對於民主法治的尊重,暴力事件更讓社會陷入不安,聯盟訴求「要民主、要法治、要未來、反暴力」。

  魏開達並將厚達五百頁、二萬零六百零三人的連署書,及一幅由各種顏色色紙拼湊的台灣地圖,分別送給出面接見學生的國民黨團書記長廖風德,跟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同時表達「放下藍綠對立、才有彩色台灣」的訴求。

 魏開達認為,大學生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採用激烈手段進行抗爭甚至操弄媒體,未必能得到所有大學生的認同。

 另一群透過網路相識的大學生則召開「學生運動?運動學生」記者會,提出網路資料證明部分絕食抗議學生,其實具特定的政黨色彩,其中陳政峰是國民黨最傑出青年幸福工程師、而陳信儒也曾出現在親民黨三週年黨慶,並不中立。

 代表發言的台大中文系學生林于倫表示,他們是在台大BBS站PTT上相識的網友,分別來自台大、東吳、政大、雲科大等多所大專院校,希望透過記者會對不理性的抗爭表達反對立場。

......2004-04-07自由時報

 

政治家要有前瞻眼光與歷史視野
---國親再繼續大搞群眾運動將會失去更多的民心

 

2004-04-07自由時報

 自從三二○大選結束以來,國親數次發動群眾抗爭活動,讓期待選後恢復平靜的民眾大失所望。現在,另一個不可預測的夢魘,又即將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了,那就是國親將在四一○再度發動群眾抗爭活動。由於國親發動的四○三群眾抗爭活動,主辦者未能有效約束參加的群眾,事後引爆警察驅離群眾的衝突事件,因此政府對四一○可說是嚴陣以待,大多數民眾也感到忐忑不安。

 最近大家都已發現,三二○以來的國親群眾抗爭路線,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國親人士都贊同。尤其是,國民黨中主張溫和路線的立委,更是對群眾運動無限上綱不以為然,他們本身對參加抗爭也是冷漠被動。國親裡面的兩種不同觀點,嚴格來說並不是什麼路線之爭,而是那些主張溫和路線的立委,長期在地方基層經營,洞察主流民意之所在,他們深知再繼續大搞群眾運動,只會失去更多的民心。

 可惜,少數國親人士似乎欠缺應有的理性與冷靜,把群眾抗爭運動當作唯一的選擇,好像不繼續搞下去便下不了台。恕我們冒昧指出,當前普遍的社會心理是,期望大選紛爭透過司法途徑解決,維繫民主法治的正常運作,工業界代表更呼籲不要再讓政爭損耗台灣經濟活力了。經過將近三週的抗爭,國親對大選爭議的訴求,大家都已經聽到了,包括驗票等要求雙方也已取得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國親如能停止群眾抗爭活動,不僅不會下不了台,反而會博得民眾一片掌聲。

 這幾天,雖然大規模的群眾場面消失了,但是若干國親人士的言行,依舊令人覺得政局氣氛詭譎不安。國親領導人似乎擔心群眾抗爭的熱度下降,不時發出含帶火藥味的語言,例如質疑「為何調南部保警來打北部人」,激動高喊四一○「會陪大家衝進總統府」。平心而論,政局如此緊張之際,凡是負責的政治人物,滅火降溫都來不及了,有人竟還搧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這算是哪門子的民主風範?

 猶記今年大選,國親打出拚經濟、拚和平、救台灣的號召,聲稱具有成熟的執政經驗、優秀的財經團隊。誰知道,這些至少大選時的國親支持者都深信不疑的優勢,在三二○大選結果揭曉後立即「蒸發」了。國親捨棄司法途徑解決大選爭議,訴諸大型的群眾抗爭路線,為大選後的經濟發展投下巨大的陰影,股市宛如驚弓之鳥就是最好的寫照,如果國親群眾抗爭沒完沒了,外銷訂單因政局動盪而抽掉,讓復甦中的台灣經濟形勢逆轉,還能叫拚經濟嗎?群眾抗爭無休無止,社會充滿暴戾之氣,連帶使中國有插手的機會,還能叫拚和平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救台灣之說豈不是更諷刺?

 三二○至今,一般民眾的心情,幾乎可用「望治心切」四個字來形容。對於國親的群眾抗爭活動,政府一直採取低調、寬容的對策,民進黨也極力安撫支持者,這對於避免衝突升高,是必要的。民進黨政府經過四年執政,逐漸從草莽的在野黨變為成熟的執政黨,國親失去政權才四年,卻變為莽撞的在野黨,主客易位速度之快,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展望未來,國親要再爭取民眾的信賴,重新調整步伐邁向執政之路,恐怕得先好好彌補民眾的失望之情了。

  有鑑於四○三衝突事件的教訓,再加上「衝進總統府」等偏激言論,四一○群眾抗爭活動是否能確保無事,連國親陣營都無法打包票。為此,行政院正式行文台北市政府,要求審慎考量四一○集會申請,其理由是該活動已有高度安全顧慮。但台北市長馬英九強調,核准四一○集會申請,是地方政府權限,中央沒有權力要求撤銷。既然如此,我們認為,台北市政府與國親陣營便應負起全部責任,確保活動和平順利,讓群眾平安返家,不能像四○三那樣,撩起群眾的情緒又置之不顧,把引起衝突的責任全部推給群眾,把成本轉嫁給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

  一個政治家眼中,總是看到人民、社會與國家,相反的,一個政客眼中,只看到眼前的私利和權位。人民判斷政治家與政客的差別,也是同一套標準。說句公道話,在台灣的政治發展歷程中,某些國親人士曾在不同階段做出不同的貢獻,這種歷史角色實堪當事人珍惜,讓自己成為令人懷念的政治家。有道是,爭一時不如爭千秋。如果缺乏前瞻的眼光與歷史的視野,執迷於選舉一時的得失而傷害民主法治,等於是拿自己過去的聲譽當作賭注,進行一場穩輸不贏的賭局。

......2004-04-07自由時報

 

台灣哲人的悲劇--林茂生博士紀念館開幕感言

 

 2004-04-07自由時報

☉李筱峰

 一八八七年的十月卅日,在台灣台南誕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成為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的林茂生先生;林茂生出生的隔天 (十月卅一日),在中國的浙江奉化,也出生了一個小孩,他就是後來掌握軍政大權的蔣介石。六十年後的三月中,中國的蔣介石下令槍殺了台灣的林茂生。

 林茂生與蔣介石兩人的一生,讓我們看到台灣與中國的歷史縮影。

 林茂生出生的八年後(一八九五年),台灣被滿清出賣給日本﹐林茂生自此度過他所謂的「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雖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半世紀歲月,林茂生以「楚囚」自況,但是殖民統治下的林茂生,卻成就了他做為台灣社會精英的角色:一九一六年他從東京帝大畢業﹐成為台灣第一位文學士;一九二七年,他接受台灣總督府的公費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投入當時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和門羅(Paul Monroe)門下,於一九二九年底獲哲學博士﹐成為台灣人獲文科博士學位的第一人,也是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留學前,他擔任過長老教中學的教務主任、理事長、台南師範學校的教授、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教授。留學回來後,他出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二次大戰結束,林茂生終於告別「孤憤楚囚五十秋」的歲月,他自以為「從此南冠欣脫卻,殘年儘可付閒鷗」,沒想到,一年半後,他不但不能像海鷗一般的自由翱翔,卻在二二八事件中喪命於他所迎接的「祖國」槍下!

 讓林茂生喪命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慢他一天出生的蔣介石。歷史竟是這樣的弔詭!對於蔣介石,林茂生曾經對他有過特殊的感情,我們可以從林茂生以下這首題為<聞南京淪陷寄懷蔣主席>的七言律詩看出來,時間在一九三七年底,南京遭日軍攻陷,林茂生寫下了這首七律:「敢將隻手繫安危,最後關頭志可悲。遺囑未能成革命,強鄰先以陷京師。中山墓畔長秋草,江左營前樹旭旗。惆悵金陵城下道,明公從此欲何之。」林茂生萬萬沒想到,他如此掛懷蔣介石,卻在十年後遭蔣介石下令處決。時間來到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灣社會精英慘遭株連。當時擔任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的林茂生,於三月十一日無故被捕。在台大臥底的學生特務向國府主席蔣介石報告說,台大學生有不穩情勢,或許是受院長林茂生的影響。蔣介石於是指示「速即槍決」。(詳見吳克剛回憶錄《一個合作主義者見聞錄》)

 迷信槍桿子的蔣介石,當然不知道他所槍決的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自由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人本精神的教育家;而林茂生當然也沒有了解到曾經在中日戰爭中令他「痛心漢土三千日」的「祖國」,竟然擁有這樣野蠻的政治文化。

 異族統治者的日本,非林茂生心中的鍾愛,卻反而成就了他做為社會精英的角色;同文同種的中國,是林茂生期許迎接的祖國,卻反而奪走了他的生命。或許,他所不喜愛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而他所期待與寄望的,卻是他所陌生的。

 不管林茂生如何生疏於那個「祖國」,但是,對於林茂生悲劇的一生,我們不該再陌生了。林茂生博士的一生,是每個台灣子弟不能須臾或忘的歷史,我們必能從中記取教訓。

 在林茂生博士獲得博士學位的七十年後﹐他的博士論文的漢文譯本才在台灣正式問世(二○○○年出版);在林茂生博士屈死的五十七年後的今天,林茂生博士紀念館總算誕生,台灣人的歷史感是否太遲鈍了?但遲來的紀念館,總堪告慰茂生先生在天之靈。

 在林茂生博士紀念館開幕的今天,我紅著眼眶寫下感言數語。祈望哲人的一生,能啟發台灣子民的智慧。(作者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本專欄文章收錄於www.jimlee.idv.tw)

【附記】林茂生博士紀念館於四月七日在台南長榮中學校園內開幕

......2004-04-07自由時報

中國剝奪民主 香港怒火再起

 

2004-04-07自由時報


香港民主之死

中國人大常委會六日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的釋法案,引起香港人憤怒,數百名民主派人士傍晚集結,遊行前往香港政府總部,哀悼「香港自由已死」。

 〔編譯陳成良╱綜合六日外電報導〕對於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對香港基本法附件的釋法案,當中強調香港的政制改革必須由人大常委會確認後才轉交香港立法會審議,香港民主派人士對此齊聲指責,認為有關釋法破壞香港的自治地位,使香港的民主更難發展。

 中國人大就「基本法」關於香港政改的條文作出解釋後,引起了香港民主派的強烈反應,他們計畫再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數百名民主派活躍人士六日傍晚已開始集結,他們遊行前往香港政府總部,並高喊「團結並反擊」等口號。

 釋法案規定,二○○七年以後,香港可以在中國當局批准的前提下,修改選舉法,香港民主派人士認為這讓基本法保障的民主,打了折扣。立法會中民主派代表李柱銘說,釋法惡例一開,只要中國高興,將來隨時可以按照它的意思,來解釋基本法,這表示香港目前享有的自由,隨時有可能被剝奪。

 李柱銘表示,這項草案的通過是北京方面損壞香港法律的先例,這種事情現在發生了,以後就更會出現。他認為,這已經沒有自由可言,因為「基本法」中的每一句話都要參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

 李柱銘指出,釋法後改變了原先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方法的遊戲規則,使香港的民主更難發展,打擊了「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的精神。

 「這好比你問一名強盜你是否可以用自己的錢」,「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說,「香港人已被剝奪了他們的權利。」

 香港法律界人士指出,人大釋法的內容,實際上是修改了基本法條文,利用法律程序達致政治目的。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也指出,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內容規定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修訂啟動權在行政長官和人大常委會,明顯是為修改機制設置關卡。

 民主黨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何俊仁也批評說,人大常委會釋法,最荒謬的是為附件一、二的選舉產生辦法加設啟動機制,即要獲得中央批准,使香港無權主動提出修改政制的權利。

 何俊仁認為,釋法完全破壞基本法的權威性,人大常委會隨意解釋,將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價。他表示,日後會考慮提出修改基本法原文,因為起碼立法會有啟動權。不過,他承認獲通過機會不高。

 在去年七月一日號召五十萬人上街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發言人孔令瑜,要求特區政府儘快就行政長官選舉,發表具體諮詢文件,進行公開公平討論。

 孔令瑜指出,不論釋法內容是否溫和,都堅持反對釋法,並認為在港人未充分表達意見前,中央就主動釋法,市民是不會認同和接受的。民陣促請中央及特區政府開放討論,讓市民參與,以彌補釋法的傷害。

 「七一大遊行」主辦人之一的蔡耀昌也指出,人大釋法使北京中央政府與香港處於對立的情勢,「這對香港整體的安定與發展並沒有好處。」

 前大律師公會主席、基本法四十五條關注組成員湯家驊也表示,人大釋法對平息有關政制的爭議沒有幫助。他認為,這次人大常委會進行所謂溫和釋法,是中央單方面的決定,在程序上要作出甚麼解釋,港人並無機會提出訴求和意見。

 除了具體條文爭議外,一些學者認為,這次釋法爭議的關鍵所在,是香港已掀起追求民主熱潮,他們對基本法所訂定的香港政制模式十分不滿,要求予以修改及引進更多民主空間,這是香港長遠面對的政治難題。

......2004-04-07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