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06
馬英九的「理性包容」殺氣騰騰

 

2004.05.06台灣日報

【探針】◎金恆煒

台灣的50年歷史是從外來政權的黨國體制,走向民主的本土政權;從蔣介石父子的「一黨專政、一人獨裁」走向民主制度。就政治學的理論而言,台灣確實是走過「非民主」而邁向民主的「轉型」(transition),終究成為新興民主國家。不過,由於外來的老政權不願意放棄權力,不承認選舉的結果,用各種「虛構」加以指控,企圖因此「翻盤」,台灣面臨的正是民主的實踐及制度能否「鞏固」(consolidated)。

有趣的是,過去充當蔣家政權的鷹犬,打擊民主不遺餘力的,現在卻敢將自己過去不光采、不道德的行為完全「抹去」,化身成「民主」鬥士,反而指控民主時代的台灣是「強人政治」,台北市長馬英九就是典型的代表。

馬英九是蔣家政權刻意培養的「接班」梯隊,拿「中山獎學金」出國,出國沒有好好唸書,全力為「黨國」政權服務。只要看馬英九擔任《波士頓通訊》兩年主編任內的刊物內容,就知道國民黨打手的猙獰面貌。現在台灣好不容易有政黨輪替的憲政體制,好不容易人民可以用手中的選票決定總統人選,馬英九反而尖銳的批判今天的台灣是「民主的退化與道德的墮落」。有沒有搞錯?

馬英九為之獻身的中國國民黨,是反民主的法西斯政權,全無「道德」可言,馬卻沾沾自喜;台灣民主化了、自由化了,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異議分子」而不用擔心「白色恐怖」,馬英九卻認為「民主只是獨裁的一種包裝」。怪也不怪?

上面援引的話,都出在馬英九藉「五四運動」85周年時,呼應假(名詞兼形容詞)「民盟」所發表的<民主是理性包容的生活方式>一文。其中最可圈可點的「警句」是「『台獨』、『公投』、『制憲』現在正逐漸發展成三位一體的新神學,一種不容任何人質疑的絕對道德。」活脫脫的呈現馬英九「陰魂不散」的意識形態,也是蔣政權「三合一敵人」的現代版本。

過去的「敵人」是「台獨、共匪、黨外」,今天的「三合一」是「台獨、公投、制憲」,馬英九果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問題是,呼籲「寬容、理性」的馬英九,為什麼一碰到「台獨」就違反了「民主理性包容」呢?馬英九主編《波士頓通訊》的主旨之一就是「從根本否定『台灣獨立』《見馬英九,<留學生的十字架>、《波士頓通訊》1976年4月1日,頁3),今天又把「台獨」當成「新神學」,而加以痛貶。有趣的是,馬英九在批判「新神學」這段文字的開頭「理性」的說:「台獨與統一,同樣都是一種政策主張,都應受到尊重」云云,原來只講對一半,主張「統一」的,必須「尊重」之,講「台獨」的,就是「新神學」,這樣的邏輯不通,也虧他這個法學博士! .....2004-05-06【台灣日報】

好膽一國兩制

 

2004.05.06台灣日報

◎莊柏林

4月26日中國10屆全國人大會第九次會議,否決2007年香港第三任特首及2008年第四屆立法會普選,再次證明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前,中國對香港一國兩制承諾的破產。

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認政治改革寸步難行,高層直選的條件尚未成就,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土地太大,解決吃飯問題最重要,也只允許村里長直選而已。這只是一種藉口,難道印度人口不多?已超過十億,美國幅員面積,與中國差不多,總理、總統照樣直選,國會議員也相同。中國所以拒絕政治改革,無非怕政權被人民拿走,要共產黨永遠執政而已。

中共承襲中國歷代皇朝家天下的傳統,拒絕將政權交還人民,即對特別行政區的港澳承諾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五十年不變,也變了卦,那就無一國兩制可言,換言之,既不允許香港有言論、講學、著作、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也不允許普選特首及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那還有什麼一個兩制?

中國政要明知一國兩制是一種謊言與騙局,何以天天掛在嘴邊?還唆使明星成龍揶揄台灣總統大選是天大笑話,都是中國傳統阿Q式的作法,難道他們真敢要台灣與其統一嗎?不,絕不。因為台灣總統直選與國會議員的普選,對中國政權來說,是一種瘟疫,將造成傳染效應,中共將變成中國國民黨,遭政黨輪替的對象,這對中共來說,是一場惡夢。

台灣的自由民主,對中共政權來說,絕對是一種毒素,中共唯恐受其傳染,致政權不保,避之都來不及,怎敢輕言與台灣統一呢?因此,住在台灣的百姓,不論是老住民或新住民,應認清兩岸的實際情況,一中原則,既不合實際,也不是現況,更非未來的方向,此對台灣不利,也對中國不利,對全世界更不利,不宜據此訂定兩岸或對外政策。

對此,掌控兩岸政策的單位,包括陸委會、海基會、外交部等,應從另類思考,尋思台灣如何突破一中枷鎖,如何走自己道路的方法。

(作者為國策顧問、典試委員) .....2004-05-06【台灣日報】

愛與台灣

 

2004.05.06自由時報

☉霈文

  長期以來總是在早上閱讀自由時報,從第一頁開始看到第十五頁,發現大選後的許多報導讓我感到十分溫馨,可以安撫面對社會局勢不安時的焦慮。

  三月二十八日的藝術版報導了林瑋祺在開計程車的父親栽培之下習琴,還有成長過程中許多老師的指導,進而贏得義大利鋼琴大賽的首獎,後來陽明海運還贊助幫忙把名琴獎品運回台灣。

  四月十二日社會版報導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孝行,週週單騎探父,從豐原騎到后里療養院探望中風父親,國小開始四年多來風雨無阻,來回卅多公里未曾喊累叫苦,這條探親路已踩了七千公里。

  五月三日的生活新聞報導九位自強媽媽不向命運低頭,有罹癌的媽媽獨自照顧三個子女;有幾近失明的媽媽在貧困中獨自扶養四個女兒長大,二女兒更獲選總統教育獎。

  更令我震撼與感動的是五月三日發行的美國時代雜誌所報導的美式足球明星Pat Tillman故事。他在美國九一一事件後為了報效國家,為了新的挑戰,毅然放棄三年三百六十萬美金的合約,加入軍旅,並且從此低調,婉拒許多訪問、出書、表演機會。他不幸地在上週於阿富汗戰鬥中殉職。報導中說,在美國這個許多人爭名為利的社會,Tillman的故事讓人很不能理解,但是很明白的,Tillman做的並不是公眾人物為引人注意的舉動,而是一種深刻的奉獻。Tillman的為國捐軀並不因為他是個名人而特殊,而是他代表了每個在戰場上為國犧牲的美國人,他代表了這個國家的熱情。

  這一個多月以來我不斷地回味這些小故事,想著我身處充滿溫情、親情、互助與無私奉獻的台灣是多麼令人愉悅,台灣人在面對挑戰、困境時又是那麼地堅強不屈。我很不能理解這段期間還有人說一些令人搖頭的言論:誰竊國、誰撕裂族群、誰愛台灣…。想想這些台灣的溫馨小故事,這裡是個充滿愛的地方;互助之愛、親情之愛,二二八手牽手之愛;有人說每個人都愛台灣,所以不要再說了。

  面對飛彈的威脅,很清楚地,台灣的敵人只有一個,社會要團結、族群和解,我們需要像Tillman這種高度的國家認同、效忠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