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4
美國應嚴肅檢討一中政策

 

2004.05.14自由時報

辜寬敏、黃昭堂

 陳水扁總統即將在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職,就職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曾對媒體表示,美國非常關心陳總統的就職演說,他說:「我們將對陳總統聽其言、觀其行。」對於鮑威爾這樣的談話內容,我們深覺不妥與不當。當美國對於我們總統的言行指指點點的同時,我們也要告訴美國:「台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並不是美國的殖民地或屬國,美國應該自我節制,不要過分干涉台灣的內政。」

  同時,我們也要提醒美國,這幾年來台灣的政治情勢變化很大,特別是台灣人民對於國家主權地位的意識與要求,已經非常明確。也就是說,目前台灣島內的人民,將近九成的人認為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有八成四的人民,堅定表示不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這個政治現實,美國必須充分認識與了解。如果,美國依然沿用三十年來始終不變的「一個中國政策」,來看待台海問題和處理兩岸關係,恐怕會失之準確和違背政治現實,同時也會讓台灣人民加深對於美國的疑慮與不安。因此,我們認為,現在是美國應該慎重檢討「一個中國政策」的時候了。

  美國現在處理台海問題,主要是依據「台灣關係法」和「三個聯合公報」。「台灣關係法」制定於一九七九年,是美國的國內法。雖然美國一直宣稱,美國一向都依據「台灣關係法」來維護台海安全,甚至保護台灣。這一點我們非常感激。但是我們要強調的是,「台灣關係法」是美國依據本身的國家利益(特別是西太平洋的利益)而制定的國內法。我們沒有義務,同時也沒有權利。

  此外,美國與中國在七十年代初期所簽定的三個「聯合公報」,公報中所提及的:「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認知,已經與目前的政治現實嚴重脫節,也不符真實狀況。近幾年來,台灣已經發展出新的民意與新的國家認同,「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的認知,已經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共識。這就是台灣的新民意。如果,美國依然使用三十年不變的「一中政策」,來處理兩岸問題,不僅嚴重違背政治現實,可能誤判台海局勢,也將使得兩岸問題的解決更加治絲益棼。

  美國是一個擁有核心價值│民主、自由、人權的現代民主國家。台灣經過十多年民主政治的洗禮,也已經逐步形成國家共同體的認知,以及確立了共同體的核心價值│自由、民主、人權。我國與美國,都擁有相同的民主核心價值。因為這一點,也使得我們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密。但是同時,美國為了維持與「崛起的中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雖然兩國之間並沒有共同的民主核心價值,美國依然必須重視中國的存在,甚至是潛在的威脅。我們無法干預,美國基於其國家利益而必須與中國交往的現實;但是我們不能同意,美國為了國家利益,時而違背其民主核心價值的行徑│諸如壓制台灣內部對於國家主權地位的「自決需求」,壓制台灣人民經由民主程序,完成公民投票或制定新憲法的「民主需求」。

  當美國不斷要求我國政府與中國對話,卻對於中國「要脅我國政府接受『一中政策』才願意與我對話」的事實罔顧或漠視,我們不知道,美國的民主與平等對話的標準何在?我們也不知道,當美國板下臉孔,嚴厲要求一個恪守民主核心價值與尊重民主程序的國家│台灣中華民國,「不准公投制憲」、「不准改變現狀」、「不准宣布獨立」等等,更要對我們的總統「聽其言觀其行」時,美國的民主核心價值又在哪裡?美國的創國精神是否依然存在?

  我們想起,美國的開國先賢湯瑪斯.傑佛遜在「美國獨立宣言」中寫道:「在人類發展過程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和另一個民族之間的政治繫帶,並卓然於世界各國之間,尋求自然法和上帝的意旨所賦予的獨立平等地位之時,基於對人類全體的適切尊重,他們有必要將他們獨立的緣由予以揭示。」

  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愈走愈遠,其實也正如「美國獨立宣言」中所寫的:「我們訴求他們天賦的正義之心與寬宏之念,我們懇求他們基於同文同種的繫帶,停止對我們的迫害之舉,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最終必將斷絕我們彼此的關係與交往。」

  台灣是一個美麗的島國,台灣人民和美國人民都分享共同的價值,我們認為,「所有的人生而平等,這是造物者賦予人們不可讓渡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而這個價值,也正是「美國獨立宣言」中的一字一句,難道美國政府的政策,已經背離了他們的創國精神與民主核心價值?

  當台灣正在一步步走向一個全新的國度,當台灣社會正在一步步落實普世民主價值的同時,我們深切期望,美國基於兩國共同的民主信仰,給予台灣最大的支持;除此,基於體認台灣的新民意,以及掌握台海局勢的新政治現實,我們願意在此呼籲:現在,是美國要嚴肅檢討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時候了。

  (作者辜寬敏╱總統府資政;黃昭堂╱台獨聯盟主席)

 

歐盟擴張的泡沫與陣痛

 

2004.05.14自由時報

 魏啟林

 今年五月一日歐洲聯盟由十五國擴張為廿五國,總人口四億五千萬,國民所得占全球GDP的二十%,貿易額占全球貿易量的四十%,表面上看,新歐盟將超越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但是,實質上,歐盟此次擴張存有太多泡沫,看似潛力無窮,實則尚須度過陣痛期。記得去年十一月底。本人代表土地銀行赴德國法蘭克福參加二○○三年歐洲金融會議,討論到歐洲重構主題時,義大利副總理Fini表示,歐盟不應無限制擴張,規模不能超過三十個會員國,否則將似聯合國無效率。當時在座的德國外交部長、德意志銀行總裁及匈牙利財政部長均未表示反對。

  事實上,歐盟東擴後,由於十個新增會員國經濟發展程度較為落後,平均GDP僅為原會員國之四十%,將衝擊原會員國的經濟利益及未來經濟整合的速度。歐盟東擴後整體GDP僅增加六%(相當一個荷蘭的GDP),人口卻增加二十%。回顧一九九○年東西德合併時,西德曾付出極大代價,西德雖每年編列預算七五○億馬克投入東德,但十餘年後的今天方才顯現績效。如今歐盟預訂二○○六年底撥出一百億歐元投入新增會員國,相較西德過去投入東德十倍於此,且東德人口數僅為新增十個會員國的四分之一來看,實在是杯水車薪。歐盟東擴在經濟面應屬短空長多,假以時日或將有所改善,惟歷時多久仍待觀察。

  另一例子是,一九七三年愛爾蘭加入歐盟,歐盟於十二年間共投入該國一百二十億歐元,方於一九九○年代成就一隻經濟小老虎,而希臘、葡萄牙則不見效果。因此,即使未來新會員國平均每年GDP成長四%,根據經濟學人研究單位估計,斯洛伐克仍需四十年,波蘭則需五十年才能趕上原會員國經濟水準。同一經濟體中存在如此重大差異,未來陣痛紛爭勢所難免。

  第一個陣痛將是移民及就業。歐盟東擴後,理論上雖可自由移民,但新移民可能掠奪原會員國人民之就業機會並抑低工資,製造族群緊張等,增加當地政府之社福支出,因此除英國及愛爾蘭外,原會員國均不顧違背歐盟精神,紛紛搭起護城橋。

  第二個陣痛將是歐洲的第一部明文憲法。制訂這個憲法的目的在於因應聯盟的擴大。英國主張以公投處理,若公投順利,則比較可能鼓舞其他會員國接受,依該憲法各會員國仍可保有自主否決權,但在外交、稅負、國防、司法、財經政策上必須建立共通性原則。

  第三個陣痛是,過去歐洲央行服務十五國姑姑已心餘力絀,現在又增加十個嫂嫂,未來尚有土耳其、羅馬尼亞在排隊,歐盟逐漸變成較落後經濟體的收容院。原本欲挾歐盟以自重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德法政治軸心,勢將因此「稀釋」了原來擁有的主導份量。

  近百年前,以馬列主義理論建立的蘇聯經濟體,最終以崩潰收場。反觀以先哲理念建構的美國經濟體,卻成為史無前例之超級經濟強權。兩百多年來,歐洲各國無論於民主法治或經濟發展,雖歷經戰亂蹂躪,仍由歐洲共同市場發展至目前歐盟規模,得來不易,算是人類組織史無前例的新實驗。雖然歐盟與美國同樣植基於民主法治與自由經濟,然而即使未來歐盟走向「歐洲合眾國」,由於各會員國間存在語言、文化及歷史經驗的差異,與美國各州間差異仍不可同日而語,歐盟永不可能成為另一個美國。

  由歐盟發展的軌跡觀察,資本主義經濟不但使國界變得模糊,且侵蝕存在幾百年的民族國家主權。目前歐盟各國之國家主權已不完整,部分政策主權須取得共決。歐盟的民主運作也強化了地方主義意識,透過對各區域民主之尊重,展現多元文化色彩,這是美國比不上的。(作者魏啟林╱台灣土地銀行董事長,台灣大學兼任教授)

 

五二○演講與台灣命運

 

2004.05.14自由時報

曾貴海

 自三二○之後台灣依然沒有停止邁向歷史的前進步伐。雖然有些敗選者試圖把台灣錯放在歷史反方向的時空上,鞭打自己和同舟航行的人,但是誰有能力阻止歷史的前進。只有不自量力的人才無法知覺命運的方向而被埋葬在怨懟的深淵。

  從正名運動到手護台灣,從選舉結束到選舉造反,台灣社會已形成集體力量,以自信、冷靜、堅定、寬宏的態度,正面接受社會變局的挑戰,展現更成熟的民主性格,這就是蛻變中的台灣。這個改變彰顯台灣人民集體品質的提昇,以及改革之路的動力。

  現在的台灣與四年前的台灣仍然處於不同情境、不同課題的挑戰,這些命運的挑戰與困境正表示因為我們的努力才能使我們步向關鍵性的歷史時刻,勇敢的接受歷史命運的召喚。如果我們沒有迎戰的勇氣,反而刻意逃避掩飾,歷史可能不會再給台灣一次機會。

  我們非常贊同陳水扁總統的二○○六年制憲計畫,這是他和全體台灣命運最重要的歷史任務。這個任務經過數百年才交付到陳總統的雙肩,這也是命運與幸運。許多人認為選後大家都應該好好的停頓休息一下,與民生養,但是歷史和命運會答應台灣人以這種心境和態度面對未來嗎?

  一個國家和人類的命運本來就必須不斷的穿越驚濤駭浪,一波又一波的迎接錘鍊,萬萬不能畏縮逃避現實的困境,等待神的指示或命運的安排,因此我們只有更團結、更堅定,否則只會讓到岸的船隻擱淺在沙灘上。

  台灣在尋求自由之路上,已經和普世價值的民主、自由生態體系環環相扣。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日等國都沒有權利要求台灣放棄台灣人自我選擇的自由,否則就是對人類社會的一種侵犯,也是對他們尋求與創造價值的否定。

  五二○就職演說,是站在歷史聖壇上的演說,是表達台灣人呼應自由、和平與民主的演說,是用勇氣和智慧抉擇國家命運的演說,我們期待一篇留給台灣的歷史文獻,而不是重申「四不一沒有」來放空自己,自我否定和無端自縛的儀式。那份期待來自人民內心中共同的頌歌,我們正等待著。(作者曾貴海╱台灣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