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31
殖民地式的族群融合

 

2004.05.31自由時報

陳茂雄

  最近臺灣出現兩件神奇的事件,第一件是美國國會議員有人提出請臺灣出兵伊拉克(對美國沒有約束力的議案),引來中國法統勢力的反美活動,他們到美國駐臺單位抗爭,焚燒美國國旗。泛藍立委並在立法院圍剿新任國防部長李傑,臺灣的國會議員水準太低,不知道他們沒有權利過問軍令,依憲法第三十六條,總統擁有三軍統帥權,憲法第三十八條,總統掌握締約與戰和權,李傑算是相當老實的將領,才會與那些沒有水準的立委耗下去,事實上國防部長只聽命於最高統帥,立委不應該對國防部長干預軍令問題。

  第二件怪事就是中國法統支持者到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打人、罵人,王金平以及其他數位中常委可說是倉皇而逃,這些暴徒稱本土化的國民黨員為「李登輝同路人」,甚至於「李登輝餘孽」,這些人所以會出現暴力行為,主要的原因是中國國民黨出現本土化的聲音,少數暴力份子一直抗拒政治本土化。

  中國法統勢力若真的是為臺灣著想,就應該研究出兵伊拉克對臺灣到底是加分或是減分,不是盲目的反對。戰爭能避免就避免,但若是不能避免,就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戰場。臺灣若沒有「共匪」這一號敵人,那就沒有必要介入中東的糾葛,就因為外有「共匪」的威脅,內有中國法統勢力的呼應,臺灣才需要與其他國家結盟,以互惠的手段來保衛臺灣,面對跟「共匪」作戰與出兵伊拉克二選一時,當然選擇出兵伊拉克,一則戰場遠離臺灣,一則出兵伊拉克是維持和平,不是攻佔伊拉克,其傷害當然遠比與「共匪」直接作戰輕,臺灣該關心的不是要不要出兵,而是美國要如何與臺灣合作,若出兵可以換取臺灣的安全,那出兵又何妨?中國法統勢力說臺灣沒有義務為美國打仗,別忘了臺海發生危機時,美國都會派遣艦隊嚇止「共匪」的蠢動,臺灣憑甚麼要美國人為臺灣打仗?

  五二○總統就職演說,美國與中國正好形成對立的反應,美國對演說的內容感到滿意,對岸國臺辦張銘清則發出愚蠢的聲音,稱他愚蠢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本意是要打擊陳總統,然而結果卻是幫民進黨拉了一大堆的中性選民,因為中性選民看到張銘清的嘴臉就會反胃。中國法統勢力所以反美、反戰,真正的原因是反扁、反本土化,反對當兩岸之間發生緊張情況時,美國的艦隊都會嚇止「共匪」的蠢動,對陳總統的演說又公開支持。由於中國法統勢力不認同臺灣,所以本土化的人與事都是他們的敵人,站在中國法統的立場來思考,對岸的「共匪」已變成他們自己的人,而美國是「敵人」的朋友,所以是敵人,他們反美的情緒是可以體會的。

  若是中國法統勢力真正反戰,為臺灣子弟著想,就應該主張放棄金門馬祖。絕大多數的金馬居民主張「統一」,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自己先回歸祖國。「中華民國」若要反攻大陸,金馬的確是很好的橋頭堡,只是任何人都知道「反攻大陸」是比「天方夜譚」還像「天方夜譚」。在放棄「反攻大陸」的情況下,金馬對保衛臺灣不只毫無幫助,它還是臺灣嚴重的累贅,中國的海空軍或飛彈要來攻擊臺灣時並不必經過金馬,所以金馬對守護臺灣不只沒有幫助,還要臺灣消耗相當大的人力物力來保護它,最重要的是當發生戰爭時,駐守金馬的臺灣子弟會變成「共匪」的人質,所以反戰的人應該優先考慮放棄金馬。多數金馬居民具有強烈的大中國思想,對中國法統勢力而言,金馬居民是自己的人,臺灣本土化人士則為外人,所以他們支持金馬,卻反臺灣本土化政權。

  在沒有任何證據下,中國法統勢力編織一大堆謊言為施暴的藉口,連團隊以為這些人就是他們的本錢,所以利用他們配合幫派來反民進黨,他們沒有想到這些人現在對中國國民黨反噬,這真是現世報,中國法統勢力不能容忍中國國民黨的本土化,即使本土化是主流民意,他們寧可選擇暴力來反本土化,也不會跟著主流民意走,這些人大部分是新住民,所以有人將政壇上的對立當作族群分裂。宋楚瑜將族群對立歸罪於李前總統,他認定蔣家執政時沒有族群問題。

  宋楚瑜不知是不了解臺灣歷史,或是刻意扭曲事實。臺灣在日治時代,也沒有族群對立問題,多數臺灣人對日本人巴結都來不及,哪來對立問題,那時候臺灣是殖民地,族群是不平等,但卻是「融合」。國民黨佔領臺灣之後,還是延續日本的殖民統治,族群不平等,多數臺灣人還是在等待統治者的賞賜,那時代族群當然「融合」。李前總統執政之後,政權不只民主化,還本土化、平等化,是中國法統勢力不能接受族群平等化才群起頑抗,因而形成族群對立。蔣家執政時代,屬殖民統治,族群不平等,多數被統治者期待統治者的施捨,所以族群融合。李前總統執政時代,族群平等,可是中國法統勢力不認同臺灣,因而對平等政策頑抗,因而形成族群對立。

  不認同臺灣的人大談族群融合,譴責族群分裂,只是所以會造成族群分裂是因為他們抗拒認同臺灣。最荒謬的就是民進黨內部也有人隨著「族群融合」的口號起舞,他們沒有想到只要所有泛綠營政治人物全部退出政壇,再由中國法統勢力統治臺灣,族群立刻就「融合」。
(作者陳茂雄╱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台灣地圖古時就橫面

 

2004.05.31自由時報

楊青矗

  教育部長杜正勝提出同心圓的觀念,史地以台灣為圓周的中心。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不是中國邊陲地。寫台灣史應以台灣這個島幾千年來的變化為主體,不能站在中國的立場來寫台灣史。台灣地圖也應以台灣為中心再擴及周圍地域。台灣文化、台灣文學也應建立台灣海洋文化的優質性,與文學描寫這個島嶼景觀及子民生活的主體性,這些在多數台灣人民心中早有共識。我編著的「台詩三百首」(台灣古典詩選台華雙語注音讀本),就以這種建立台灣古典文學主體性的立場在選收。

  「台詩三百首」收有一張一六四○年荷蘭人約翰.芬伯羅(Johannes Vingboons)所繪的福爾摩沙海島圖,是台灣第一張有詳細測量、細膩繪出的彩色大地圖,並以銅模印製發行,此圖也是何斌拿給鄭成功看的台灣大地圖,鄭成功藉此圖航行攻打台灣。這張台灣第一張彩色大地圖就是橫畫,東在上,西在下,北在左,南在右。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至台灣,繪製台灣地圖一幅呈獻給康熙御覽,此圖相當長,現存於故宮博物院,此圖也是橫畫,拙著「台詩三百首」收有此圖台南地區的局部。

  台灣在漢人未移入之前,平地全部住平埔族的原住民,平埔族村社遍佈全台各地。一七四○年清巡台御史六十七到台灣之後,即雇畫工繪十八幅圖,記錄當時台灣西部平埔族生活情形,首圖係西螺、南投以北至雞籠(現今之基隆)之台灣平埔族村社地圖,每個平埔社都詳細的標出,此圖也是橫畫,拙著「台詩三百首」也收有此圖。

  台灣四百年來,在中國外來政權明鄭、清朝及國民黨等的壓迫下,成為其奴化剝削的對象,經過幾十年民主運動的努力,好不容易才由本土政權執政,但又時時面臨中國共產黨的文攻武嚇。上北、下南的地圖,大中國在上,小台灣在下,有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台灣地圖復古橫畫,東在上、西在下,使中國在台灣下面,以台灣為中心點,做為海洋國家向國際擴展,與世界地球村接軌,頗具鼓舞作用;也有台灣做主體,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做自己主人的象徵,未嘗不可。台灣要建立為主體性的國家,歷史、地理、政治、人文,都要以台灣為出發點。

  中國人立委李慶安、李慶華兄妹,仍然是以中國人站在台灣人頭上的觀點對杜正勝提出質詢,稱部長為先生,是否可像地圖橫畫要他躺著質詢,這種人除了滿腦子中國屎要拉在台灣人頭上之外,吃台灣米,對台灣歷史、地理、民情、風俗一無所知,以前看他們質詢台語課本的用字之無知,實在會笑死人,他們對早期的台灣地圖是橫畫的,一無所知,僅是一味站在中國的立場要讓台灣邊陲化,心態可誅。(作者楊青矗╱「台華雙語辭典」、「台詩三百首」等書編著者)

 

平反六四

 

2004.05.31自由時報


  為紀念一九八九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十五週年,香港市民三十日在「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動員下走上街頭。示威民眾拉著「平反六四,還政於民」大幅標語,手持「平反六四」標語牌,沿途高喊「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責任」及「結束一黨專政」等口號,且因中國人大常委會四月底否決香港實施普選,今年更加入「還政於民」口號。遊行隊伍中可見到有人高舉中華民國國旗,也有部分中國遊客參加遊行。支聯會也將在六月四日晚間舉行燭光追悼晚會。(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