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9
徬徨失焦的澳洲亞太戰略

 

2004.08.19台灣日報

◎賴怡忠

 澳洲反對黨(工黨)的影子外長陸克文(KevinRodd)在結束七月上旬的訪問中國行程後,於媒體專訪中表示台海情勢現在非常緊張,認為應對台灣施加壓力以防止危機惡化。姑不論這樣的言論在台灣眼中是多麼悖離事實,如果與之前稍早美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女士訪問中國表達的意見相比較,我們可發現陸客文的立場與美方有著南轅北轍的差別。由於陸客文是澳洲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亞洲事務專家,其看法的影響力遠超過其黨派背景,所以不能等閒視之。

美中選邊澳洲面臨兩難

 澳洲影子外長言論背後的基礎,是擔心屆時在美中兩強因台海問題出現衝突時,澳洲面臨要選邊的困境。一方面美國是澳洲最重要的外交盟國,「美澳同盟」有著五十多年的悠久歷史,澳洲在全球反恐與伊拉克事務上,也都一直堅定支持美國的立場,並提供實質軍事支援。另一方面,中國現在成為澳洲重要的經貿對象,中國每年從澳洲採購近數百億美金的天然氣,中國的內需市場也被澳洲政府認定是其在亞洲最重要的商機來源。如美中發生衝突,而美國依「美澳同盟」向澳洲提出要求,澳洲就會面臨在同盟關係與經貿發展中選擇的問題。因為在二OO一年八月十七日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訪問澳洲時曾表示,期待澳洲在台海危機時與美國一起捍衛台海安全,所以這個兩難困境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由於台海問題是美中最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在中國於五二O後一反常態頻催戰鼓的狀態下,壓制最弱小的台灣以避免戰爭發生,似乎是最方便的選擇。因此澳洲影子外長會有如此言論也就不足為奇。

責怪台灣來抱怨美國

 相信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認為,指控台灣要為台海危機負責與事實是不符的。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澳洲影子外長的邏輯,我們會發現其核心是在於澳洲要如何處理「美-澳-中」三角關係。由於美中在亞太區域的戰略競爭態勢十分明顯,台海固然是其中最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但不是唯一的地方,因為如果中國與日本因尖閣列島(釣魚台)事件擦槍走火出現衝突,屆時美國依據「美日同盟」的要求也必須介入,澳洲也同樣會面對要在美中之間選邊的難題。此外,就國際關係處理的邏輯來看,澳洲如要避免在美中選邊的困境,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與美、中進行協調,而不是去責怪台灣。同時,在明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女士在六月訪問中國時,曾對台灣在五二○後的做法表示肯定,陸克文仍出現責怪台灣的言論,造成外界有美、澳在台海事務不同調的懷疑。把這些莫名其妙的邏輯擺在一起,實際上可以隱約發現,陸克文實際上是以責怪台灣的方式,以表示與美國的差別。

遠美親中衝擊亞太秩序

 如果進一步推敲,陸克文的看法實意味著將澳洲視為美中關係的中間者,企圖對美國及中國以等距關係來處理。在「美-澳-中」三角關係的脈絡下,由於澳美是同盟關係,澳中則是正常國家關係,與美中兩國保持等距,現實上意味著要透過「遠美親中」的方式來達到。這一點對於亞太區域秩序及澳洲戰略安全會有不小的衝擊。

 由於目前的亞太戰略秩序,是透過美國單極主導的多個雙邊同盟與夥伴關係來維持。華府透過「美日同盟」、「美韓同盟」、「美澳同盟」以及幾個與東南亞國家的防衛合作條約,形成一個以美國為軸心的「扇型安全體系」。過去四年小布希政府進一步調整這個體系,形成「美日同盟」在北,「美澳同盟」在南,以對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戰略管理。由於「美日同盟」自一九九六年再宣示後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其軟硬體週邊設施也相對更為完整,所以「美日同盟」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根本基柱,但這個基柱如果缺乏「美澳同盟」的奧援,其經營亞太事務會變得非常吃力。

遠美親中不利澳洲利益

 另一方面,鑑於東南亞目前處於高度不確定的狀態,因此美國在東南亞的存在會提供一個確保區域穩定的公共財。「美日同盟」雖然給予一般性的美國區域存在保證,但澳洲憑藉其地理位置,堅強的「美澳同盟」卻能給予美國在東南亞存在一個更實質的基礎。根據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在一篇於二○○○年與澳洲學者共同發表的論文表示,「美澳同盟」不僅強化了美國的區域存在,更可與美國形成分工關係,使美國不會要同時注意大國關係及與中等強權的經營,因備多力分而失去焦點。一旦澳洲決定採「遠美親中」策略,不僅會加深東南亞對美國在亞太區域能否持續存在的疑慮,更增加其社會發展的外在變數,同時這種作法也無異引進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屆時東南亞面對的不僅是美國力量能否存在的問題,同時還有中國影響力的前後包夾。一旦東南亞頂不住中國壓力而在外交出現「芬蘭化」的狀況,日本可能會向中國採綏靖政策,或進行大規模擴軍,美國更會在其亞太影響力消失下,出現被迫撤出的情況。

 而就對澳洲的利益而言,由於東帝汶議題所引起的澳洲與印尼摩擦仍未完全消除,復因澳洲也認為印尼在打擊境內伊斯蘭恐怖主義上虛應故事,澳印關係並不好。澳印關係不佳會影響澳洲與東南亞整體的交往,因此美國在東南亞的存在反而會因此變得更加重要。陸克文「遠美親中」提議所代表的戰略轉移,會使得澳洲在美國影響力降低的狀況下,以及引進了印尼最戒慎恐懼的中國力量,變得與東南亞更加疏離。由於東南亞是澳洲與亞洲交往的門戶,與東南亞疏離的結果只會延緩澳洲被亞洲認同的速度,這和陸克文所屬工黨一向標榜的亞洲化澳洲之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美澳同盟須定義其角色

 如果同意前述的邏輯,則陸克文的建議實際上不符合澳洲的國家利益。陸克文的看法在澳洲之所以吸引人,實反映了澳洲在後冷戰時代仍不清楚自我角色的問題,同時對亞洲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區域秩序想像。這個問題在一九九八年亞太金融危機後,亞太經合會(APEC)面臨功能瓦解下而變得更為嚴重。因此會出現澳洲在不明瞭「美澳同盟」的角色,以及對美國區域管理充滿抱怨的情緒下,產生這個表面戰略自主,但實質造成澳洲戰略孤立的「美中戰略等距論」之看法。

 在亞洲戰略史上,澳洲的策略徬徨並不是沒有前例。日本在冷戰結束的九十年代初期也曾出現幾乎一模一樣的觀點。有人主張日本亞洲化以及戰略自主的關鍵,需要採取「遠美親中」做法,以形成「美日中等距三角關係」。經歷過相當的辯論後,務實的現實主義還是壓倒了情緒抱怨,不僅重新定義了「美日同盟」在後冷戰的角色,同時日本也不再視「美日同盟」為日本與亞洲交往的障礙,反而認為是日本與亞洲交往的機會。今天澳洲如想要在亞洲扮演正面積極的角色,其戰略社區可能需要一個如同1994-1996年「美日同盟」再定義的大辯論,對「美澳同盟」在後冷戰與後九一一時代的角色重新檢討。

中國不實指控澳洲清楚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加里波利Gallipoli」戰役的慘痛經驗,給澳洲的刺激甚大,也引起澳洲尋求戰略自主的持續努力。所以陸克文言論中的遠美傾向,背後隱含著這樣的社會心理基礎。但如果台灣能協助澳洲戰略社區將討論自情緒性反美,引導至澳洲區域角色的討論,並正面積極的與這個辯論對話,則不論中國駐澳大使是如何有力的散佈對台不實指控,一個戰略意向與國家利益都十分清楚的澳洲,相信是不會被其所迷惑的,而這也會根本營造一個有利於台灣、日本、美國以及亞太區域的戰略環境。反應在台澳關係上,我們自然就不需要特別擔心與中國在澳洲的外交拔河了。

(作者為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2004-08-19【台灣日報】

 

林內焚化爐弊案,恐嚇信挺張要檢察官辦喪事,雲林地檢署加派警力維護安全陳河山以100萬元交保候傳。

 

2004.08.19台灣日報

 (記者陳聖學∮虎尾報導)雲林地檢署偵辦林內垃圾焚化廠興建工程弊案,昨天傳出承辦檢察官蔡啟文遭到恐嚇,雲林地檢署除指示警方加派警力維護檢察官及家屬安全,並分案著手偵辦;至於,先前涉案被收押的林內鄉長陳河山,因已無逃亡、串供之虞,昨天被諭令以100萬元交保候傳。

 蔡啟文昨天上午收到16日以掛號寄出的恐嚇信函,寄信地址為新竹市光復路竹聯會,信函全文為「昨天我從南部回宜蘭,於車內聽好友透露,有個垃圾檢察官要辦雲林縣長張榮味,想傳張榮味後收押,這種泛政治化辦案太不合理,本人與好友協定,如果檢察官蔡啟文政治辦案,決定海線兄弟跟到底,大家看著辦,打算18日回南部準備跟兄弟聯絡,先將檢察官蔡啟文押走,如果縣長張榮味未出面說明就遭通緝,也就是檢察官蔡啟文辦喪事的時候」。

 對於這起恐嚇檢察官的案件,雲林地檢署已經分案偵辦中;檢察長朱朝亮強調,偵辦弊案的行動不會受到這起事件影響,為了確保檢察官以及家屬的安全,除派駐警員隨時戒護外,偵辦期間,也將以專車接送承辦檢察官上下班,不給歹徒任何可乘之機。

 雲林地檢署自從6月起,偵辦林內垃圾焚化廠疑似官商勾結弊案以來,這段期間,先後收押雲林縣環保局長、林內鄉長及包商在內等多人,還大動作搜索雲林縣長張榮味的官邸,但在張榮味避不出面,事件尚未平息之際,承辦檢察官又收到恐嚇信函,案上加案,也讓狀況更為複雜。

 另外,繼先前釋回遭收押的雲林縣環保局長顏嘉賢後,被收押多日的林內鄉長陳河山,也因沒有逃亡和串供之虞,諭令以100萬元交保候傳。 .....2004-08-19【台灣日報】

 

尹伶瑛揭弊案雲林震撼現新機,塑造「雲林瑛」成「小巨人」要在雲林種下希望樹苗。

 

2004.08.19台灣日報

 尹伶瑛在雲林縣議會,是一位不受許多同事喜愛的人,但她在林內鄉,卻深受不少鄉民愛戴,這位來自花蓮的外省籍第二代,身高只有156公分的她,因為檢舉焚化爐弊案,導致縣長張榮味被檢方傳喚,整個局勢發展逐漸將她塑造成一位「小巨人」,不過她認為「雲林瑛」的別號最適合她。

 45歲的尹伶瑛,沒有想到自己會走向政壇,六年前只為了挽救「八色鳥」棲息在林內湖本村「枕頭山區」的生態保育,不被陸砂開採影響,而競選村長並號召村民全力維護,讓縣府、議會及農委會都為此頭痛,是否要將鄰近一千多公頃都列為保護地。兩年前本屆議員改選時,她的村長職務還未到期,她又為了林內鄉被選為全縣焚化爐興建地一事,擔心地方環保被破壞,又自己跳出來參選,希望藉著議會的舞台,能讓她的訴求提高一層,最後挾著「八色鳥保育者」魅力,讓她輕騎過關。

 今年5月間台聯黨李建昇宣布不參選立委,尹伶瑛抓住時機,獲得台聯黨提名,6月中旬,她自己想不到費心三年時間反對焚化爐興建的檢舉案子,檢調單位會約談環保局長顏嘉賢等相關人士,7月間檢方又收押林內鄉長陳河山,使她覺得往日的辛苦,並沒有白費。

 台聯立院黨團日前嘉勉她,相對的以前討厭她的泛藍人士,在氣氛上現在當然更加增溫,其實,尹伶瑛私底下對別人都很尊重,沒有民代的架子,只不過因為地方政治生態,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難以做大格局改進,所以她的專業問政,很容易被視為異類。

 尹伶瑛自己也明白這點,她把自己形容是「奇特的女人」、「堅持的女人」、「打拚的女人」,但她自己最喜歡的別號是「雲林瑛」或者「101」,諧音很像自己的姓名,而且「俗又有力」。她早已和雲林民眾融和成一片,這位「外省查某」,在政治角度上,很值得繼續觀察。

 她對自己說:「奇特的女人」,是來自花蓮的外省人,也是西螺的媳婦,曾照顧中風的婆婆十年,「雲林瑛」就像個罕見的八色鳥;「堅持的女人」,為了焚化爐,堅持走自己的路,「雲林瑛」就像化身的八色鳥,用身軀擋住焚化爐的熊熊烈火;「打拚的女人」,永不妥協的尹伶瑛,希望能在雲林山丘上,種下雲林希望的樹苗。 .....2004-08-19【台灣日報】


尹常遭恐嚇也有大哥挺她

 (記者何明釫∮雲林報導)揭發林內鄉焚化廠弊案的關鍵人物尹餞瑛昨天表示,她在這三年期間,共檢舉三次,雖有多次遭到不明人士電話恐嚇,而向警方報案,但期間也有一些黑道大哥力挺她,冒險跑來向她透露訊息,指有人要僱中國殺手殺害她。

 尹餞瑛說,這二年來她將全部心力放在反對焚化爐興建,去年發動鄉民罷免鄉長陳河山未果,全鄉一萬四千多張選票中,只取得六千多張未過半數,但目前反對焚化爐興建的鄉民已高達八成。

 尹餞瑛表示,另外,她在議會至少30次對焚化爐興建案發言,有人將她視為「異類」,也有人保持沈默,有一次張縣長曾在議事廳上指著她說「逢張必反」,幸虧還有議員林源泉、劉建國大力支持她。 .....2004-08-19【台灣日報】


焚化爐工程蘇治芬、尹伶瑛喊卡,
蘇澄清「指揮檢察官辦案」說不會出任代理縣長。

 (記者何明釫∮雲林報導)立委蘇治芬、議員尹伶瑛昨天聯手說明反對林內焚化爐興建過程,要求進度已達九成的林內焚化爐,明年不要營運,雲林縣的垃圾設法委託鄰近縣市處理。

 尹伶瑛指出,林內鄉焚化爐進度現已達九成,11月間試車,縣府將在明年啟用,但是在興建過程中,焚化爐距離供應全縣及彰縣的「淨水塔」,只有一點八公里,是當初鄉民全力反對興建的主因,而且該淨水塔沒有遮蓋,要如何防範垃圾燃燒後的落塵,不會污染淨水?事關兩縣100萬人口的民生用水、灌溉用水。

 (記者李書璇∮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蘇治芬昨表示,林內焚化爐舞弊疑案,雲林縣長張榮味涉嫌,但未到起訴階段,應有擔當,出面勇敢面對司法。她也說,若雲林有代理縣長,她不會出任。

 蘇治芬昨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從案件、官司時間、操弄媒體等面向,比較張榮味與潛逃的前高雄市議會議長朱安雄,呼籲莫讓張榮味成為朱安雄第二。她說,林內焚化爐舞弊疑案,張榮味是單純的涉嫌關係,未到起訴階段,張家卻操弄媒體,誤導為政治力介入。

 蘇治芬說,張榮味不只涉嫌焚化爐案,還涉及民國83年議長賄選案,此案即將在8月26日宣判,張榮味可能因為這兩個案子,狗急跳牆,刻意誤導是她為爭取代理縣長,指揮檢察官辦案。

 她澄清,她只是一個小小立委,怎麼可能指揮檢察官辦案?她不認識承辦檢察官,從未見過面,也沒有講過話。

 她說,以張榮味現在的情形,還未符合派代理縣長的要件,她的目標是尋求民選縣長,縱使雲林縣有代理縣長,她也絕不接受。 .....2004-08-19【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