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3
政府解密檔案 美勸台棄安理會 保聯國席次

 

2004.09.13自由時報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根據政府最新解密檔案顯示,我國在退出聯合國前,美國大使馬康衛曾與蔣經國進行對話,美方力勸台灣棄安理會席次、力守聯合國會員代表權,但遭蔣經國嚴拒。

 我國推動參與聯合國運動已有多年,但當年我國宣佈退出聯合國的決策過程,以及國際勢力幕後運作的內幕,多數至今仍被列為機密檔案,不過,隨著機密檔案年屆三十年後可經審定解禁,不為人知的運作內幕將逐一曝光。

 我國宣佈退出聯合國前後的相關機密檔案,目前陸續解除機密等級,相關資料已移交到國史館,國史館並彙編成專書,也針對相關議題發表專文研究。

 根據解密檔案顯示,國際在面對中國壓力下,美方代表當時曾力勸台灣應優先保留聯合國會員代表權,而不應將安理會席次與聯合國代表權掛在一起,美方更向台灣兩蔣分析利弊得失,但都遭到兩蔣拒絕。

 以下為當年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馬康衛面見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二人就聯合國代表權、安理會席次議題會談內容。

日期:六十年七月二十三日(星期五)下午三時至四時二十五分

地點:行政院貴賓室

談話要點:

馬康衛大使(以下簡稱馬):

一、羅吉斯國務卿曾將美國對聯合國中華民國代表權問題之態度向沈劍虹大使表明,本人深知貴國政府處境困難,需從長計議,唯目前離聯合國投票時間迫近,本人無意催促貴國速行決定,本人奉命代表美國政府重申羅吉斯國務卿向沈大使所表示之意見,希望貴國能早做決定並儘早通知美國政府,使美國有足夠時間擬定提案爭取。

二、談聯合國代表權一事,對中美兩國均屬重要,美國認為如此可獲國際廣泛之支持,即使放棄安全理事會之席次亦為值得,蓋中華民國能屹立於聯合國及其所屬之各國際機構中,對貴國維持國際間之名聲與地位皆極重要,若退出聯合國,則遠東友邦如日本、澳洲、紐西蘭等國均將感支持困難。

三、目前國際間甚多國家均認為中共必須加入聯合國,如果吾人迫其做一抉擇,可能多數寧選擁有七億人口之中共,中華民國若脫離聯合國,其政府將蒙受損害並形孤立。目前各國輿論多贊同「雙重代表權」(Dual Representation)。

四、美國政府曾對各種方案詳加檢討認為:阿爾巴尼亞提案作為重要問題案、重要問題修正案,以及雙方代表權而不涉及安全理事會案等均無法獲勝,僅有維持聯合國大會會員籍,放棄安全理事會席次可經努力而獲通過,吾人深知貴國做此決定非常痛苦,但若首肯,可不必公開聲明,美國可以代為爭取所要之多數票,目前時間無多,一俟同意,請儘早通知,以便展開活動,尼克森總統對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政策宣佈,亦有待中國政府態度之決定。

五、除以上各點係代表美國政府之意見,本人願就友人立場提供個人看法,藉供參考:

(一)如果中華民國不退出聯合國,中共可能因其先前所揭示之條件,而拒絕進入聯合國,則一切均照舊,當無問題,即使中共自食其言,參加聯合國,中華民國仍可在大會中保有一席,對各項問題發表意見,況且因此造成中共與投票贊成中華民國會籍之國家間發生摩擦,此項摩擦可資外交上之運用。

若果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共則可依其所設定之條件堂皇進入聯合國。

(二)近年來安全理事會之重要性已起變化,憲章中雖有規定其地位,但受甚多國家之漠視,而聯合國之會籍則不然,因其係獨立自主國家之象徵,故是否保有安全理事會席次,已不若以往重要。

(三)日本近來政情對「中國問題」已有變化,左翼黨派(社會黨)、公明黨與自由民主黨中之自由份子均傾向中共,中華民國如不退出聯合國,則可加強自由民主黨中保守派人士如岸信介等中國友人之地位。

(四)中華民國如退出聯合國,可能影響其對外貿易,中共將會致力於經濟孤立與杯葛中華民國,使其他國家不與中華民國交易,例如歐洲共同市場國家因與中華民國多數無邦交,故有將中華民國從其優惠國名單中剔除之擬議,中華民國如仍留在聯合國中,美國將可致力支持貴國之對外貿易。

副院長(以下簡稱蔣):貴我雙方對此重要問題確需坦誠態度交換意見,我國政府之立場已在前次墨菲大使與我總統談話中表明,但惜墨菲大使回國之後轉達尼克森總統,迄未獲貴國政府之答復。

本人認為聯合國憲章中明確規定中華民國為安全理事會之常任理事國,如果我放棄安全理事會席次,是屬自我否定,此為政治問題,也是法統問題。

我總統與墨菲大使談話中曾指明安全理事會與聯合國會籍應分別討論。即使聯合國大會通過納匪一案,對安全理事會仍不受拘束,蓋此係實質問題。

美國政府與我政府二十多年來均在商談聯合國問題,而此次羅吉斯國務卿對我沈大使表示除默認放棄安全理事會席次,即無其他途徑,亦無可磋商。

馬:羅吉斯國務卿並無除此之外無可商談之意思,因為時間急迫,希望儘早獲得結論,美國政府當然仍願就此問題磋商,僅考慮時間問題,而非不談。

蔣:經貴大使解釋之後,對美國態度更加了解,本人認為聯合國大會會籍與安全理事會席次應分開來談,先處理聯合國代表權,以後再談安理會問題。

馬:美國之考慮完全是基於票數,雖然憲章有明文規定,但是多數國家漠視憲章與道義,只顧現實與權宜,故多傾向擁有眾多人口之中共。美國固可只提雙方代表權案,但無法限制大會臨時修正案之提出。

雖然安理會有自決權,但是安理會可能遵循大會之傾向用程序問題以多數票決方式決定安理會席次資格。

蔣:我國政府將儘速決定後通知貴大使與貴國政府,希望貴大使能了解我政府立場。如果貴國不提「重要問題」,則代表權一案以何種方式提出?

馬:目前形勢「重要問題」已不受歡迎,即使修正案亦無法提出,如能放棄安理會席次可用雙重代表權案提會,無須使用「重要問題」。

蔣:此種方案,我們無法同意。

馬:如不涉及安理會席次,雙方代表權一案是否同意?

蔣:為澄清我國立場,我總統與墨菲大使談話是我基本立場,墨菲大使已將談話紀錄攜回美國。

 

馬英九與本土化

 

2004.09.13自由時報

■陳茂雄

 最近馬英九以新台灣基金會的名義在南部辦了青年人的活動,引來不少議論,藍綠雙方都認定他是為二○○八年總統大選鋪路。政治人物擴張政治版圖是相當正常的事,只要人民支持,人人都可以當總統。馬英九為總統大選鋪路也沒甚麼大不了的,可是有人批評他違反中國國民黨的倫理,黨部已有革命實踐研究院,要辦訓練活動,就應該以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名義辦,怎麼可以另起爐灶?事實上馬英九有他自己的考量,他想在本土化的政治版圖建立橋頭堡。

 為了期待二○○四年總統大選翻盤,連戰已將中國國民黨帶往反本土化的路線,馬英九若跟著連戰走,也會變成反本土化的角色,他很清楚,任何人只要本土化人士不認同,就沒有機會坐上總統寶座,所以離開連戰路線是必須的。

 在台北市長連任的選戰中,即使李前總統加以批判,馬英九都低調處理,不予回應,並在多處場合表達尊重李前總統;在本土人士舉辦的各種活動諸如二二八紀念活動等,他也積極參加;二○○四年的總統大選後,泛藍營從事暴力群眾運動,剛開始他為了對泛藍營支持者有所交代,所以也參加暴力活動,可是他也頻頻做出討好本土人士的舉動,連驅散暴力群眾這一件事也積極表態是台北市所下的命令,不是中央政府,違反討好暴力群眾的一貫作風。馬英九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建立本土化的形象。

 馬英九積極建立本土化的形象,可是與「本土化」還是差了一段相當遠的距離,這是政治立場問題,與族群無關,「本土化」的建立不是靠嘴巴喊就可達到,喊「愛台灣」未必就能得到台灣人的認同,就像陳總統就算喊了一千次「愛中國」,還是一樣得不到中國法統勢力的認同,站在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就不可能中國化;相對的,站在中國意識版圖的人就不可能台灣化。

 宋楚瑜選省長時,受到中國法統勢力嚴厲的批鬥,所以很自然被推到本土化的政治版圖;在二○○○年總統大選時,他被中國法統勢力擁抱,立刻被歸類為反本土化的政治人物,同樣的一個人,前後兩段時間都喊著「愛台灣」的口號,可是前半段被歸類為本土化人士,後半段卻變成外來勢力。

 李前總統執政時,受到中國法統勢力的抵制,所以很自然地被推擠到本土化的政治版圖上,林洋港不願意排在李前總統後面,而要與李前總統爭國家領導人的地位,那時候國民黨內部的本土化政治版圖已被李前總統所佔,所以林洋港不得不移到中國意識的政治版圖,跟著中國法統勢力喊「統一」的口號,土生土長的林洋港,以前並沒有從事「統一」的政治活動,現在也沒有,只有在與李前總統爭執政權時期,跟著中國法統勢力喊「統一」的口號,很顯然的,政治人物的立場是依他的政治版圖而定,不是靠嘴巴來詮釋。

 長期來面對中國政府的打壓,五百多枚飛彈也對準台灣,使台灣人普遍對中國反感,若以意識形態來區隔,目前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遠大於中國意識。泛藍營的致命傷是中國只打壓泛綠人士,連演藝人員都不例外,對泛藍的人則有某種程度的禮遇,使一般民眾將泛藍營與中國綁在一起,泛綠營佔了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而泛藍不得不退到中國意識的政治版圖。在這種情況下,泛藍營再怎麼喊「愛台灣」都不能佔據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

 馬英九雖然在本土化下了不少工夫,可是還是不能佔據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因為他是泛藍陣營的人。有人說他要離開中國國民黨才能佔據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事實不然,只要有愛國同心會那些人支持,他就不可能染成本土化的色彩,他若要吸收本土化的選票,唯一的方法只有使自己變成中國法統勢力的敵人,扮演宋楚瑜選省長時的角色。有人憂慮馬英九若是被中國法統勢力敵視時,會失去泛藍營的選票,一樣選不上總統。持這種說法的人是對台灣政治版圖的架構不夠了解。泛綠營的版圖大部分來自政治意識;而泛藍營的政治版圖則大部分來自派系的結盟,所以當馬英九被中國法統勢力排斥而移到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時,未必就會失去淺藍的支持者,還是有相當大的空間進軍總統寶座。

 馬英九最大的敗筆是對台灣意識的政治版圖與中國意識的政治版圖要通吃,這是不可能的。他對中國法統勢力的基本票源不能割捨,所以拿不到台灣意識的選票,在台灣意識政治版圖遠大於中國意識政治版圖的情況下,他距離總統寶座還是相當遙遠。

(作者陳茂雄╱李登輝之友會全國總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