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6 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陳水扁總統的柔性政變秘密說,在政壇引起一陣翻攪,總統說他查到了「有人」遊說軍中將領稱病請辭,這個人究竟是誰?是片面的認定?還是真有其事?其實至今兩造的說法仍存在相當大的出入。
據確知,陳總統懷疑的「有人」,既非湯曜明,也不是李傑,而是一位知名的陸軍退役將領,這位與湯曜明頗有淵源的人士,在李登輝時代受到重用,陳水扁執政後也給予相當的尊崇。
之所以被陳總統認定為「串聯者」,是出於另一位原準備請辭的重要將領的告知。
三二○當晚,連宋宣佈將發起選舉無效之訴開始,台灣被帶入一個不知明天會如何的動盪境地,一群連宋支持者長期上街頭抗爭,軍方的角色是否嚴守中立?成為當時能否穩度危局的最重要支柱。
前國防部長湯曜明並未發動將領請辭,但是他在投票日次日、即三月二十一日,主動向游揆遞出書面辭呈的大動作,在當時風吹草動的時空背景下,確實對政局的穩定投下了巨大震撼。
湯曜明請辭的原因,固然確有眼疾,但是選前三一七會議上國軍戰備留守的決策,與當時主張放人出去投票的參謀總長李傑爆發衝突,是導火線。選後由於陳水扁當選,自認力持中立的湯曜明卻被泛藍抨擊為暗助阿扁,備覺委屈,加以軍中部屬也對湯曜明有怨言,使其不得不辭職以明志。
在湯曜明認為,堅持辭職可以證明他力主按規定留守無關求取權祿,但身為國防部長,在選舉爭議的當頭求去,連老美都感到震驚。
三月二十二日下午,游揆親往三軍總醫院探視,當面加以慰留,並要求收回辭呈。回到行政院後,游揆基於安定浮動人心的考慮,對外表示湯部長已同意接受慰留,不料當晚就被國防部給公開「澄清」。事後還傳出湯曜明對於游揆的處理方式極有意見。
一方面要處理府前一觸即發的群眾事件,一方面又被屬下、尤其是軍方「更正」,政府當時受創的情況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對湯曜明有提拔之情的李登輝,這時受託打電話到醫院找湯曜明溝通,李登輝勸以這時候不能辭,否則軍中會出事,要湯曜明務必留任,講到激動處,據說「我求你」都出了口。
但是,對於老長官,湯曜明並未鬆口,他對李登輝說「我的壓力實在很大」,能賣的面子只有留任到五二○,新部長出爐後再走。
李登輝對湯曜明的態度感到不安,據了解,當下立刻打電話給有關人士描述了此情節,並且研判這件事恐怕不單純,「最好了解一下後面是否還有人會出頭」。
一位中將為此受命與國防部的湯系將領聯繫,試圖了解湯曜明的背景,以及軍方現在還有什麼不確定的狀況?也希望代為勸說湯曜明,結果這位將領回說「今天是公事公辦,與交情無關」,隨後連掛了三次電話,不願意再談,使得情勢益發嚴峻。
事實上,請辭的將領當時確實不只湯曜明,據傳李傑也已準備好了書面辭呈,看過辭呈內容的人士透露,其上明列了六點辭職理由,多數在批評湯曜明領導的不當。
依照軍中慣例,參謀總長若請辭,三位副參謀總長當然無法留,因此當時的劉貴立、費鴻波、朱凱生三人也登上了所謂的請辭名單。
根據可信消息說,李傑與三位副總長醞釀請辭的消息之所以外洩,係因三位副總長中有一人可能因為不願意辭,或有其他原因,因此刻意對外釋出了訊息。
這個風波,事後雖經當事人否認,但許多跡象顯示應非空穴來風。
而軍中立場對立白熱化,當時讓泛藍對軍中留守人數的質疑找到著力點,相互加乘,猶如火上加油。
據了解,陳總統方面後來獲得消息,「有人」在這段時間曾經與李傑見面,「壓迫」李傑應該要跟進辭職,並要他可以稱病求去。
這人已退伍,並非現職將領,應是總統前晚說他已查清楚的對象。
另據了解,這位可能被總統懷疑的「有人」,當時也在湯曜明請辭後前往三總探望,與湯曜明有一番長談,獲得湯告知其與李傑因官兵投票日留守問題翻臉。
這位「有人」為此專程又去看了李傑,李傑同樣表示與湯不和要辭職,「有人」因此對李傑表示,若真要辭職,應該稱病,不應該把長官(指湯曜明)拖下水。
事後對照各方的講法,或許都有選擇性的強調,也或許並非事實的全貌,但是若要徹查清楚,由於所有當事人都在,真有決心並非難事。
若這位「有人」確實有所算計,他背後還有什麼力量?確實有必要查個水落石出。
為了勿枉勿縱,也為了維護其他軍人的尊嚴清白,三軍統帥應該下令調查,不能只以「說個秘密」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