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1自由時報
■陳茂雄
宋楚瑜出國前表示在公共與民生議題方面不排除與任何政黨合作,民進黨也立刻做出善意的回應,引起中國國民黨的撻伐,真是莫名其妙,親民黨要與誰合作,干中國國民黨底事,尤其是民生與公共議題的合作有利於臺灣。中國國民黨一直將親民黨當作自己的附屬黨,認定挾國會席次佔絕對多數的優勢整垮民進黨。若是親民黨在議題上能夠與民進黨合作,就粉碎中國國民黨的陽謀,難怪他們跳腳。
有人說民、親和與以前施明德與新黨的大和解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嚴重的錯誤,施明德的大和解是在總統大選之前,民進黨的候選人佔了臺獨的政治版圖,並將中國國民黨與新黨推出的人選歸為統派,當時民進黨與新黨和解,將模糊立場,對居弱勢的民進黨不利。今日選戰已結束,人民期待安定,若是行政與立法不對立,有利於臺灣。很顯然的,選前民、親應該競爭,但選後可以和解。真正不願意和解的人是連戰,他對總統的職位過度期待,潛意識逼迫他相信總統選戰還未結束。
泛藍營的支持者期待親民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併,若是親民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其公職人員為迎合選民的要求,很快會被中國國民黨吞沒。若與民進黨合作,由於兩黨的支持者重疊性不大,可以合作,但難互融,即使有朝一日兩黨反目,親民黨還是可以全身而退。本來政黨合併也是正常的事,親民黨當然可以跟中國國民黨合併,可是中國國民黨目前被連戰團隊把持,連一般的中常委都不清楚黨產的來龍去脈,這種合併是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對親民黨而言,與民進黨合作是利多。本土化的政治版圖愈來愈大是必然的,而親民黨最痛苦的是被歸類為中國黨,然而若是親民黨在議題方面與民進黨合作,必定備受多數臺灣人所肯定,更可淡化「中國黨」的色彩,政治版圖往中間移,還將中國國民黨擠向中國色彩,親民黨的政治版圖還是有成長的空間。只是親民黨要面對一項重大的壓力,中國法統勢力一向是親民黨的基本支持者,他們無條件反綠營,親民黨與民進黨合作,將會失去這些選民,但會增加中性選民,要如何選擇,真的是在考驗親民黨的智慧。
泛綠營的國會席次沒有成長是民進黨最痛苦的事,尤其是依臺灣的體制,在行政與立法對立的情況下,沒有解決的機制,不像總統制國家總統有否決權,可以否決國會所議決窒礙難行的議案;內閣制國家則可以用倒閣與解散國會的機制解決行政與立法的對立,臺灣雖然也有倒閣與解散國會的制度,可是立法院若不倒閣,總統就不能解散國會,臺灣有些立法委員是花了天文數字的金錢選出來的,不可能冒著國會被解散之險去倒閣,很顯然的,臺灣的倒閣與解散國會制度形同虛設。
民進黨也可以選擇不與藍營合作的政策,只是其結果是藍、綠對立,藍營為了拉下執政黨,必實施焦土政策,癱瘓執政黨的施政。其結果固然會讓民眾看出泛藍營的野蠻,可是一般民眾對政治不瞭解,會要執政黨承擔政局不安定所造成的後果,對民進黨得不償失,所以還是以和為上策。然而民進黨還是要面對基本教義派的壓力,基本教義派反親民黨、新黨就像中國法統勢力反民進黨、臺聯一樣,基於政治立場不同而反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臺獨基本教義派反對的聲音必定遠比中國法統勢力小,因為臺獨基本教義派雖然強力主張臺獨,但也關心臺灣的安定;中國法統勢力寧可與中國共產黨合作也不願意與泛綠營和解。
在民、親和的過程中,據說臺聯有人吃味,事實上民、親和將民進黨的政治版圖擠往中間,深綠選民則投向臺聯,該高興的是臺聯,怎麼有吃味的說法?臺聯的實力還不足以獨力幫民進黨穩定政局,與其他政黨合作才能顧全大局。
多數臺灣人不希望政黨再惡鬥下去,政局不穩定受害者是全民,所以政黨和解是多數人的期待,可惜距離真正的和解還相當遙遠,因為親民黨內部主戰與主和派還沒有交集。(作者陳茂雄╱李登輝之友會全國總會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