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4自由時報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上月二十七日決定就中國聯想公司收購美國IBM個人電腦部門案交付正式調查。正當外界紛紛佩服聯想經營層之「勇氣」,敢於接下IBM虧損累累的PC部門之際,此一「賠本生意」還不是聯想想要就拿得到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決議表示了美國不管如何自由,還是有國家安全之治國原則,並不是廠商可自由選擇。
說實在話,此筆併購案從純企業經營的任何角度觀察,均難稱為正確,雖然它可以使「新聯想」能以年營收一百二十億美元晉升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但管理與文化上之衝突如何解決、如何處理與代工夥伴的關係、如何調度財務彌平IBM的PC部門五億美元的資產負債等等都是問題,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另有企圖」。
美國是世界公認的自由經濟國家,但自由歸自由,它並不放任,對「有效管理」也不馬虎,且相當嚴格,其嚴格程度若套上台灣台商標準,簡直是「政治介入經濟」、「鎖國」,是「意識形態」、「扼殺商機」。但美國畢竟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人民知道國之不存焉有自由,所以對經濟國安之立法早就存在,且執行起來更是不馬虎。美國早在一九一七年就制定了敵國貿易法(Trading
with Enemy Act),違反者處以罰款及十年以下之有期徒刑。當原子能等高科技成為國安問題之後,一九五四年就有原子能法案(Atomic
Energy Act),對高科技人員制定了「國家安全指導原則」,嚴防高科技技術之外流國外,危害國家安全。除了科技之外,成品也需要管理,因而為防重要科技軍事產品流入敵對國家,制定了出口管理法(Export
Administration Act 1979),對可能的商業間諜則有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 1996)。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由美國財政部主持,成員包括司法部及國土安全部的十一個聯邦機構,按照美國法令,此一收購案之申請必須於三十天內通過此一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批准,但就在到達期限的前夕,該委員會以「基於國家安全」之考慮而將其交付調查,他們懷疑中國特務可能利用IBM位於北卡羅萊納州三角研究園區的設備從事工業間諜活動,並擔心聯想可能接觸到美國政府使用IBM技術的細節。華府的一名官員甚至表示,「美國企業提供中國的任何東西,到頭來都會被用來對付美國」。
「提付調查」並不表示此併購案不會通過,畢竟PC(個人電腦)不算很高的技術,在中國的台商也在製造,已是四處可見的產品。不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此一舉動卻正告訴了我們,美國那麼大的國家對PC這種不算很高的技術移轉,都擔心影響國家安全及經濟競爭力、產業完整性以及對周遭的影響。反觀台灣,我國有關經濟安全、國家安全之立法卻不但簡陋而空泛,且深受台商之影響年年走向鬆綁的方向。即使二○○三年十月修正通過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還是修正開放者多於管理,對違法從事禁止類投資之廠商行為人之處分,最高也不過二年以下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非屬禁止類者即無刑責,僅科以最高二千五百萬元罰金(對十數億元之投資言,等於很低的稅金),對涉及國家機密或具特殊身分人員未經審查許可擅去中國地區者,亦只有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無刑責亦無申報義務,可以說無以有效嚇阻及管理。更令人擔憂者,即是政府執法之態度,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過去對中投資偷跑者眾,但未聞經濟部及其他執行單位對此做任何有效之處分,即使二○○三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通過之後,對偷跑者仍然不了了之。
依據市場情報中心(MIC)資料,去年我國筆記型電腦在中國製造之比率由前年的六十六%提高到八十二%,並預測今年會提高到幾近一○○%。也就是說筆記型電腦之製造,事實上在台灣已不存在,留在台灣的技術當然也不存在。在此情況下,你說留有研發在台灣或說「根留台灣」都是騙人的,即使有研發的部門,其成效亦令人懷疑。以整體資訊硬體產業言,其情況也差不多,去年總產值六百八十四億美元中的七十點一%是在中國製造,此一數字前年為六十三點三%,若政府對中國的「積極開放」政策未改,不出幾年整體資訊硬體業亦將與筆記型電腦一樣完全從台灣消失。
然而政府仍然不以此為戒,最近又在積極評估開放零點一八微米晶圓廠之西進(現在限在零點二五微米廠),還大言不慚地說,影響西進主要關鍵的瓦聖納協定可透過美國原廠申請方式予以突破,經濟部之台商化至為明顯。繼之而來的,又將是輕油裂解、封裝測試以及小尺寸面板的開放,將「台灣優先」、「全球化」的經發會共識完全束之高閣。
中國對台灣充滿了敵意,台灣不論國防及經濟實力均遠遜於美國,但台灣政府卻一點戒心都沒有,對技術移轉中國一再鬆綁,就連起碼的科技保護法亦付之闕如,任憑逃跑者(如中芯半導體)帶去製程的技術,再反過來打擊自己,一年多來聯電、台積電股價之頻頻破底,與此有關,台灣千萬的投資大眾也為此損失不貲。長此下去,不僅台灣的經濟優勢不再,外資也會轉往中國,國內投資率將繼續下滑,就業情況惡化,國家安全亦必受到威脅,台灣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