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2自由時報
■李筱峰
「孤峰對話」是啥玩藝?「孤」者,「孤影」也;「峰」者,在下「李筱峰」也。「孤影」是誰?他就是三十幾年前以《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一書轟動全台灣的作者孤影先生。本名叫做敏洪奎。三十四年前,敏先生以「孤影」筆名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時,我以一個政大學生的身分在當時的《大學》雜誌上面為文批判。那場筆戰的是非對錯,隨著三十四年後的今天,我與敏先生的交會,而顯得不甚了了。因為今天,我與敏先生同樣立足於台灣,同樣抱著反對中共併吞、同樣追求民主自由的心情,當年的對立已經化解成為命運共同感。
承蒙敏先生不嫌棄我這個後生小老弟,他經常與我有意見上的交流。話說本月六日早上,我們又通了一通電話,而有如下的對話,就以「孤」「峰」二字分別代表我們兩人的談話
-
孤:「今天看電視,發現連戰又有妙論。他說:沒有黃花崗烈士和孫文,就沒有中華民國;沒有中華民國,台灣今天即無這一把保護傘……云云。我真不敢相信,具有博士學位的人竟說出這種全無邏輯的話。」
峰:「這大概也印證了學問和智慧,甚至學問和常識,並不一定成正比。」
孤:「連戰可能不知道,沒有黃花崗烈士和孫文,未必就不會有中華民國。」
峰:「沒錯,在中華民國的建國史中,孫文的地位與貢獻固然不可磨滅,但是即使沒有孫文,一九○○年代中國的革命風潮,依然是風雲際會,風起雲湧。
據歷史學者的統計,自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之間,出現有一百九十一個革命團體從事排滿倒清的運動,原來的『興中會』以及改組後的『同盟會』,也不過是其中較大的團體而已。又據統計,自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一年之間發動的革命起義事件計有廿九次之多。國民黨歷史課本所吹噓的『國父領導革命,經過十次失敗,百折不撓,最後終於推翻滿清』,顯然不把其他十九次的革命放在眼裡。」
孤:「而且武昌起義的時候,孫文根本不知道,聽說他當時正在美國餐廳當Boy桑(服務生)?」 峰:「哈哈!是啊!一九一一年的武昌之役是『共進會』與湖北新軍革命團體『文學社』共同策劃的。事發時,孫文並不知情,當時他人在美國丹佛市,從報上才知道中國有武昌革命發生。所以,中華民國的出現,是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心力的。把整個功勳,歸於孫文一人,顯然不合史實。」
孤:「連戰的邏輯更好笑的是,他竟然沒有想到,沒有中華民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也就不會有需要保護傘之事。」
峰:「有趣。」
孤:「再說,保護台灣的是中華民國的靈位,還是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如果廢除掉台灣關係法,美國人撒手不管,看看『中華民國』能不能保護台灣?」
峰:「連戰竟然不知道,中華民國的名號,是靠著台灣才保住的。但是,他們派江丙坤向中共輸誠的時候,中華民國就不見了。」
(作者為大學歷史教授,本專欄文章同時收錄於www.jimlee.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