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5自由時報
李登輝(圖,本報資料照片,記者劉信德攝) |
記者李欣芳╱特稿
「這是我這輩子以來遭遇國家面臨的最大危機!」神情焦急的李登輝前總統,近來眼見連宋在中國訂定反分裂法後即將訪問中國,政府的兩岸政策公權力不彰,國家儼然迷失方向,私下憂慮地如是說。
李登輝決定躍上火線,撥亂反正,因此罕見地火力全開,左打連宋右批扁政府,對政府公權力不彰毫不保留地批判,顯示兩岸政策攸關台灣國家前途與安全等大是大非問題,李登輝堅守台灣最後一道防線,任何人偏離台灣主體意識與主流民意,包括陳總統在內,李都是對事不對人,該批判的就批判。
不容諱言,李登輝以及本土社團的本土勢力,在歷經扁宋會,乃至觀察政府這波因應泛藍的中國熱,對扁政府的做法確有微詞。
自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登陸取得十項共識,返國後面對民眾告發,相關單位處理未見積極,眼見政府官員迴避敏感話題的籠統答復,李登輝憂心得夜不成眠。國民黨主席連戰接著江丙坤返國後也將登陸,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更將帶著本土勢力強烈反彈的扁宋會十點共識前往中國,李登輝更加憂心忡忡。
十八日下午,李登輝再也按捺不住,他致電手護台灣大聯盟正名執行長吳樹民,提醒社團密切注意連宋的中國行。電話中,吳樹民深刻感受李登輝對國家前途的高度憂慮,兩人都認為,值此關鍵時刻,台灣人民必須有所行動,身兼北社社長的吳樹民,當天立即聯繫北社秘書長楊文嘉等幹部,隔天會商反制連戰的方案,並緊急聯繫聯盟各社團代表,在二十日赴淡水群策會拜會李登輝。
當天,淡水晴朗的午後,李登輝向社團代表直陳從未遭遇國家面臨如此重大危機,其嚴重性超越他在總統任內面臨的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回想當年,李登輝雖一度擔心,但他指示當時的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成立台海情勢「應變小組」,政府也備妥「十八套劇本」因應,所以李登輝從容應變。
如今,卸下總統職位已近五年,李登輝主政時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儘管他二度成功力挺陳水扁本土政權上任,但扁並未蕭規曹隨,卻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基調,朝開放之路的兩岸政策邁進。面對企業一窩蜂的中國熱,政府卻未有效管制,泛藍政黨領袖又競相登陸中國,阿輝伯的心中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
李登輝向社團代表表明,連宋登陸是時機、身分、原則都不對,這次老百姓不出聲不行,「台灣已到國家生存的關鍵時刻,政府還惦惦(指緘默不吭聲)!」
社團原建議廿四日開記者會,表達反對連宋登陸,質疑政府公權力不彰的聲音,但李說:「不行,愈快愈好!最好明天就開!」
大家原本擔心隔天開記者會,來不及聯繫參與手護台灣大聯盟的一百個社團,但在阿輝伯的號召下,社團緊急動員聯繫,隔天喜來登飯店的記者會,社團參與情況熱烈。
儘管本土勢力強而有力地集結,但李登輝仍對扁政府的兩岸政策深感憂慮。台聯黨主席蘇進強說,李登輝近來睡不著覺,憂心國家的前途問題,雖然蔣經國時代也搞過特務,但李登輝向他表示,還是很懷念故總統蔣經國,李登輝在留俄的蔣經國身上學到堅決反共的精神,但現在的國民黨,在李的眼中,悖離了蔣經國的理念。
蘇進強指出,李登輝也擔心執政後的民進黨,有權力的驕傲,逐漸遠離民眾,與基層民意背道而馳,阿輝伯更擔心的是,政府如今的做法形同鼓勵連宋登陸,李憂心連宋與中共和談後,台灣的主權將被矮化。
在李登輝眼中,中國以大吃小,任何人代表台灣到北京與中國談判,其實都很難避開重重陷阱,有所作為。也因此,他適時拋出台海問題移至第三地美國談,將台海問題國際化,才能爭取國際的支持。
他也以聖經故事向友人說,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蒙難前,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主,「出賣台灣的人,最後可能是台灣內部的人」,阿輝伯這一席話,意義深遠,值得再三咀嚼。